作为后来崛起的新兴世界大国,美利坚合众国当然不会甘心的眼瞅着其他列强国家纷纷上马双体超战舰这种明显开挂的玩意儿,在此之前美国人实际上是在搞一种叫做依阿华级的战列舰(英文:La-Class-Battles,中文:依阿华级战列舰),这家伙是后期二战中美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不过现在确实最小的家伙,比起动辄十几二十万吨位不止的双体超战舰来看不怎么样。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衣阿华级舰最终共完成建造了4艘,是世界上最晚退役(在另一个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即二战结束和冷战结束后的1992年退役封存)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至赵恒以前来的那个时代。由于依阿华级的继承舰--于图纸中的幻想战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最终结局流程,在1945年9月2日,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将在停泊在东京湾上的三号舰密苏里号的主甲板上举行,就是因为这样本级舰才因而闻名于世。
不过话说回来,按照赵恒现在所处的时空20世纪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战列舰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1936年本该美、英、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随之无疾而终。不过,私下里美国人鉴于全世界都在风风火火的建造双体超战舰,于是便给自己的战舰设计师进行了新的规定,首先双体战列舰标准排水量不得低于350000吨,主炮口径不得低于570毫米。由于日本、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都没有进行续约的打算,于是1938年6月美、英、法三大海军强国私下里会了一次面,便将对双体超战舰修改为标准排水量增加到450000吨,火炮口径随之增大到620毫米。
1938年5月,双体超战舰项目有了,但是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000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被继续保留下来。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基于一战思维模式搞出来的家伙)。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实际上衣阿华战列舰是双体超战舰的补充,被用于对付那些与衣阿华同等体积的战列舰。
本位面是时空的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依然是共有6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即依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威斯康星号(BB64)、伊利诺伊号(BB65)、肯塔基号(BB66),并相续在纽约海军造船厂、费城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
二战开始三年左右的1942年8月27日,首舰依阿华号(BB61)正式下水。
时隔三四个月后的1942年12月7日,二号舰新泽西号(BB62)下水。
一年后的1943年12月7日,三号舰威斯康星号(BB64)下水。
半个多月后的1944年1月29日,四号舰密苏里号(BB63)下水。
二战尾声的1950年8月,五号舰伊利诺伊号(BB65)在建造到总工程量的22%时停工,该舰没有完工下水。步入新时代的1950年1月,六号舰也是最后一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肯塔基号(BB66)最终下水,但随后相关的基础设施停建。后将该舰舰艏拆移,更换到因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而舰艏损坏的威斯康星号上,不如冷战时代的20世纪60年代初,8座锅炉拆装到2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后,整舰最终被拆毁,成为了还没有服役就昙花一现的杯具。
起初美国人为了让衣阿华级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便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的措施,依阿华级重新设计了舰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而舰体长度和吃水则被加大,舰体的长宽比达到8.2,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足7。其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依阿华级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首舰依阿华号在进行高速试航时,曾发现船艉有振动现象,经过水池试验后,依阿华级改用了两种不同螺旋桨,外舷轴螺旋桨直径5.563米,为4叶桨;内舷为5叶桨,直径5.182米,以此消除了振动现象。缺点是其舰体细长,炮火命中率会大打折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