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打量了一下战场的地形情况,又看了看已经抵达这里的于家军的兵阵,皱了皱眉头,现在他已经彻底打消了心中对于家军所有的轻视,再也不敢小觑这伙于家军了。
到现在一看到于家军的兵阵,他还觉得心里面有点抽抽,想想于家军那凶悍无匹的火炮火枪,他就心有余悸。
这一次他前来和于家军决战,可以说是着实花了不少的口舌,威逼利诱总算是说服了那些蒙古兵将,来此做最后一搏。
那些蒙古诸部的头领们,其实也并不乐意这么放弃他们好不容易虏获的这些财富,虽然惧怕于家军,但是想到如果这么回到关外去,他们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没有这些虏获的财富和奴隶,他们在关外就还要过苦逼到极点的日子。
虽然于家军确实厉害,可是重利之下,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跟着多尔衮做这最后的一搏,只要能击败这支于家军,那么他们就可以轻松携带着这些财富、奴隶,退回草原,过上一段时间足衣饱食的轻松日子。
而且这一次多尔衮给他们许下诺言,绝不会再把他们当炮灰,这一次乃是决一死战,他多尔衮绝不会吝惜他们八旗的兵将,只把蒙古兵马填到战场上当炮灰。
既然多尔衮把话说到了这等地步,这些蒙古诸部的头领们也就放心了,要死大家一块儿死,别他娘的老子被你们填进去死光了,你们他娘的带着东西跑了,只要大家同进退,那么这仗还是可以打的。
于是多尔衮这才引兵前来了这里,在战场上扎住了阵脚,开始调遣兵马。
双方对峙事件并不长,多尔衮很清楚,这一仗于家军拖得起,但是他多尔衮却拖不起,现在他好不容易鼓动起来了一些士气,如果长时间对峙下去,对他很是不利,于家军可以等,可以拖,但是他们拖不得。
他们入关快半年时间了,大部分兵将都已经思乡,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现在已经饱掠,许多人都已经不愿意再拿性命去拼了,如果被堵在这里时间太长,不知道大明朝廷会不会再派来大军,对他们进行围剿。
如果大明朝廷这时候明白过来味儿的话,一旦调集大军过来,那么他们这么多兵马,弄不好就彻底栽在这儿了。
故此当两军列阵对峙了一阵之后,多尔衮看于家军并没有要主动攻击的样子,于是便不再等候,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本身他们骑兵较多,就不善于防御,进攻是骑兵最大的用途,今天既然是决战,那么他也就不吝惜什么了。
于是当即他把披甲步军摆在了前面,这几天他也想办法筹措了不少车辆,甚至于把一些抢掠来的牛车骡车上的货物都卸掉,把这些车辆改装成了橹车,作为克制敌军火铳的一种办法。
目前除了这个办法之外,他也实在是找不出能克制敌军犀利火铳的办法了,所以他想方设法,拼凑出了几百辆这样的橹车,作为掩护他步军冲锋的工具。
第一批被派出的兵马,多是那些被他们俘获倒戈投降他们的汉军,这些汉兵在建奴之中地位低下,虽然这些年来皇太极已经算是对这些汉军相当宽容了,可是毕竟他们还是汉军,在建奴之中,永远都抬不起头。
既然第一阵肯定是消耗战,那么这些汉军自然而然就成了消耗品,首当其冲被当成炮灰填入到战场之中了。
另外还有一批被他们挑选出来的这次入关掳来的青壮男人,也被他们强逼着上阵帮着推动这些笨重的橹车。
第一批出战的兵马,带上这些被强逼帮他们推车的民壮,多尔衮就一下投入了两万多的兵力。
过万的步甲兵和汉兵在低沉的牛角号声之中,威逼着那些被强掳来的民壮,帮着他们推着橹车,缓缓的走出了大阵,不光是这些被逼无奈,给建奴助战的普通民壮,包括那些建奴的汉兵还有建奴的披甲兵,一个个脸色铁青,一副要上刑场的表情,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对于这种安排,他们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除了去送死之外,他们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了。
这些汉军在前,包衣奴随行,在他们的背后则是八旗披甲步军紧随其后,一是监督这些汉军,另外也作为第二梯队,在攻至敌军防线前面之后,作为生力军投入作战。
在他们背后,则是近一万人的蒙古骑兵和建奴骑兵,他们做好了准备,一旦前面的步军和敌军胶着,他们便立即发动突击,在步军挡住敌军炮火的时候,去撕裂敌军的防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