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林明白她的心思,安慰着说:“大娘,您别觉得过意不去,小海哥也不是白吃白喝,他还得卖这身力气。我要负责砍伐队的事情,肯定得靠他搭把手。您放心,我也不会让小海哥干太重的活儿。”
“李医生,你可别这么说,你愿意给他发工资,让他做事是应该的。这小子虽然脑壳不好使,但是力气大得很,俺跟你大爷两个人都比不过他。”周昌菊倒是不担心让宋小海卖苦力。
一来可以报答李翰林,二来也能给家里添些收入。到时候把钱结了,顺便也能把给宋大奎治病的药钱给付了。
虽然李翰林说得比较少,可她心里面清楚得很呢,肯定十分之一都不到。
“那成,您二老要是放心,我明天给大爷送药的时候,就顺便把人带走,到我哪儿,肯定少不了吃穿。”李翰林应和道,抬头看了下窗外,发现天已经快黑了,于是开口道别,“大爷大娘,天色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您二老今晚好好跟小海哥絮叨絮叨,等砍伐队动工,我们估计就会在山里呆着了。”
“好勒,天黑,李医生也注意着安全。”两人几乎同时跟李翰林道别。
临走前,周昌菊把家里唯一的一把电筒给了李翰林。电筒是那种最原始的电池电筒,白色铝皮,从屁股上拧开,装一号电池。灯光很弱,不像现在的充电手电那么亮堂。
虽然李翰林用不上这玩意儿,却也没拒绝周昌菊的好心,打着电筒回了家。
回家后,顺便跟李建国等人说了下情况,也得到了一家人的支持。
第二天,李翰林一大早就到宋大奎家送药,主要是一些抗生素和消毒液,目的是防止宋大奎的伤口再感染。
让李翰林意外的是,叫宋小海跟他走的时候,对方竟然一点都没有抵触情绪,乖乖地跟在他身后,甚至连跟二老的招呼都没有打一个。
李翰林特地问了问情况,得到的答案让他忍俊不禁。
周昌菊昨晚跟宋小海说的时候,告诉他跟着自己,就会有吃不完的白米饭,想吃多少糖就能吃多少糖。
于是乎,宋小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果然是小孩子的心性啊。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翰林前一天蹲在院子角落里陪他看了差不多一小时的地牯牛,宋小海觉得李翰林不是坏人,愿意亲近他。
经过这么一场小闹剧,李翰林顺利地把宋小海带回了家,平日里就跟在他身边,回家吃饭,晚上也陪他在村小的房子里过夜。
宋小海也没闹什么情绪,跟李家人也相处地很融洽。
接下来几天,招人的事情也进行得很顺利。
这天,李翰林正在村小前的坝子上晾晒药材,郑致远的电话便打了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