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半决赛对阵的两位选手,是何翔与林春波。
何翔作为一个视觉系的偶像歌手,他的优势更多的在于,通过表演所呈现出来的视觉体验。
而不只是仅限于音乐当中,但是同样有一个弊端,就是音乐本身的薄弱。
而林春波,则是一个非常擅长a哼唱的歌手,按照他的话就是,现在全球知名的a说唱歌手,他们的歌唱技巧,他几乎都研究过。作为专攻于a的歌手,对于技巧上面来说,他无疑是占优势的。
即使在华国,a的流行风潮并不及国外,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对于激情劲爆的a,产生好感,更何况,林春波也是非常具有实力,可以说不含丝毫水分。
两个歌手,这样简单的做一个比较下来,水强谁弱,自然是一目了然的。人们大多都看好,林春波,因为他的唱功与技巧,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而何翔这样的,没有太过扎实唱功的歌手,则不被人看好。
比赛开始了,先上场的是何翔,他演唱的是一首偶像剧的主题曲,很简单,但是他挑选这首歌,更多的考虑是在于,引起在场观众的共鸣,他想要打的是一张感情牌。
他在唱功上,也算是有些进步,在加上舞台华丽的灯光效果,以及他本人不俗的外貌,竟然是听的人们为之一怔,更有不少他的脑残粉,举着大大的荧光棒和名牌,高声的呼喊加油,十足的歇斯底里。
…
崔琰是三国时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他的德行操守令曹操都非常敬重。却因一封信被曹操冤杀,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为崔琰喊冤。而杀死聪明的杨修,更是为曹操留下了“妒才”的坏名声。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又为什么要杀杨修呢?崔琰、杨修被杀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曹操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命案真相”。
易中天:
崔琰的死。是当时的一个大冤案,而且是公认的冤案,没有疑问的冤案。我们知道,孔融是被曹操杀掉的,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就不敢给孔融作传。但是陈寿的《三国志》是给崔琰做了传的,而且就在《崔琰传》里面说,崔琰的死“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崔琰的死但是就有人认为是冤案,而且一直到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大家还认为是冤案,是冤枉的。
那么崔琰的死为什么是冤案?那我们就要讲两个问题:第一,崔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崔琰是怎么死的。
崔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的评价是十六个字——“文武全才、朝廷重臣、正人君子、德高望重”。崔琰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位士人,小时候他是学剑的,学剑术、学击剑,剑术很好,后来才开始读书。这个人很聪明啊。他一读书就读得非常好,就成了当时的经学大师郑玄的弟子。所以他是文武全才,他起先是追随袁绍的。后来崔琰就跟了曹操,一直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谋士和帮手。
建安十三年,曹操恢复了丞相制度。汉代的政治制度是丞相可以开府,就是建立自己的办公机构。当时的说法就是,皇帝的居住和办公机构叫做宫,皇宫,丞相的居住和办公机构叫做府,叫做相府,我们去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他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曹操做了丞相他就可以开府。丞相府下面有两个机构,一个叫东曹。一个叫西曹,东曹和西曹是什么意思呢?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织部,负责选拔干部的。崔琰是第一组织部的部长他也当过,第二组织部的部长他也当过,那么崔琰担任这样一个重要职务的时候选拔了很多的人才,当时的说法叫做“文武群才,多所明拔”。
而且崔琰在选拔这些干部的时候完全是出于公心,唯才是举,而且要求德才兼备,一直受到朝廷上下的一片称赞。而曹操也明确地表示,崔琰这个人作风非常正派,他本身就是一个表率,他可以使贪婪的人变得清廉,使勇敢的人更加激励,是这样的一个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