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行事便是风驰雷厉,早上方才决定要做出此时,不到中午,他便立刻找好了氾胜之农书,农书是一部竹简手抄书,看起来格外的有年代感,极其厚实,祢衡与孔融兴致勃勃的看了这本竹简,果然,在其中包含着关于预防与救济灾时农业的方法与学问,这一点让祢衡和孔融都欢喜的拍掌而笑。
而孔融府邸之中的奴仆们也开始四处走动,以孔融与祢衡的名义召集青州士子,如此之大的规模,若只是孔府,定然是装不下的,而孔融又出钱借取周围数家宅院,此文书只是递送了不到半个时辰,顿时便有士子闻风云集,而此刻,祢衡与孔融正在一动不动的抄写着原本,并不是完全抄取,只是将那些关于灾情的内容抄写了一遍。
而作为极其厚实的古书,这些内容也是不少的,孔融倒是快些,在一个多时辰之后便已经抄写完成,而祢衡用的时间却是更久了,孔融走了出去,此刻,外头尽是些前来相助的士子们,无数士子聚集在一起,让整个北海国的百姓们都有些惊异,甚至连更夫都出动,围在孔府周围护卫。
孔融倒是没有想到会引起官府如此重视,连忙修书一封,想遣人送往国相府,却无人可派,却是只能使二郎携着修书前往,看着满堂的士子们,孔融拱手行礼言语道:“今日多谢诸君相助,若此事能成,诸君皆为有功之士也,事急,此书可传之而抄之,诸君一切辎用孔府与祢府可尽其力!”
“不然,此等为国为民之事,安敢取其利?愿效其劳!”士子们纷纷说道,孔融刚刚将原本发放了出去,便立刻有士子争夺,开始拿起自备的竹简或是纸张开始迅速的超载,仅一原本周围,却是聚集了数十位士子,而孔融也加入到了抄写行列,而祢衡抄写完毕,自然又传了过去。
随着时间流逝,所聚士子越来越多,而积累的文稿也愈加深厚,甚至周围数县之中的年轻年迈士子们都前往孔府,此事愈传愈广,不到几日便已被青州之民所熟知,而知晓者无不赞叹临沂祢君与北海孔君之大德,而又几员年迈名士,驾车来访,甚至连青州之中赫赫其名的康成公亦遣其徒前往孔府。
所来之宾客,未有慰问,未有打扰,看着满堂跪坐甚至是毫无礼数的距坐而抄书的士子们,心里便有一股豪气顿生,直接加入抄写之行列,而周围的百姓们,屡次送来衣食,以表所谢,祢衡之名此次方才真正在青州之地变得十分响亮,而孔融原先便有此等名气,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日夜抄写,祢衡累的双手酸疼,但是看着无数士子们跪坐着抄写的满满书籍,心里又有一股自豪感,丝毫没有休息便再次开始抄写。
日落之时,相国引着许些官吏来至,却未多言,直接加入抄写之列,人员越来越多,周围数个宅院都已经填满,而孔府又递送几分农书至于周围县城,使其士子相助,氾胜之农书便在此刻骤然发散到了整个青州之中,被无数士子们所传阅,夜里,众人休息,却有几人不眠不休的抄写,引得众人赞叹。
却是为名也好,如此行为,终究还是受的众人尊敬的,而今日,在临沂之中,却是生了大事,只见日出,便有一行驾车所行之人入了城,马车之上尽是奢华装饰,连所驾乘之马都是青徐之地所难以见识之骏马,此等宝马竟只以驾车所用,临沂之民哪里见过此等架势,各自猜测纷纷,此车在白日入了县衙,而在许久之后,便立刻有县令在其周围随扈朝着祢家前行。
当车至于祢家府邸,马车之中便有一年轻官员下了车,此子面无胡须,十分俊秀,周围又有数位更夫随扈,敲了敲祢家门,小厮开了门,此子笑着说道:“有诏,请祢家子出门拜接。”,而小厮面色突变,连忙言语道:“请君稍后片刻,少主未曾在家,可请主母前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