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
直亲王坐在帐子里看着行军图和下面的副官等人商议事情。
蒙古人的勇猛是有目共睹的,可骑兵有骑兵的坏处。他们擅长冲锋陷阵,可不擅长攻城。
于是,嘉峪关一月来牢不可破。
可不能这么僵持着。外头是蒙古人。而蒙古人该算是大清的子民。
他们反了,你不能只看着她们不能进入内部吧?总要打回去吧?
四爷自然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八月底的时候下旨,全面出击,打回去!
彼时,天气渐渐凉了起来,尤其是嘉峪关外。
这里无遮无拦,不是草原,就是戈壁。风来的自然,也就冷的早些。
九月初一的早上,沿着长城的一条线集体吹响了号角,清兵正式出击。
四爷要快速出击,也要见到成效。
后续的粮草已经送去了前线,清兵不缺吃喝,自然也就干劲儿满满的。
九月中旬的时候,战事已经胶着了半个月,而蒙古人后续渐渐无力了。
蒙古人是勇猛,有的真的可以以一当十,可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这样。
而蒙古人少是不争的事实。死一个就是一个,马匹死一匹就是一匹。
后续都得不到补充的。
何况他们并不种地,一年下来的口粮有限,牛羊肉干虽然好,可总不能只吃这个。
而战争时候,你是怀里揣着烧饼快呢?还是要等不知几道工序做出来的肉干?
何况,这肉干要是当做零食,自然被烧饼好吃。
可要是当做主食了,好吃不好吃还在其次,你都没那吃烧饼的吃得快!
人吃完烧饼都能打你一个来回了,你还嚼肉干呢。
当然,这只是比喻,就是说蒙古人大不了持久战。
渐渐的就露出了败势。
气势这个东西,一旦是开始动摇了,就很快会垮掉的。
而相比他们,清兵显然是越战越勇了。
直亲王手下,年羹尧等几个年轻的将军很是勇武。
而武威将军手下也有几个小将军很是突出。
等京城里预备过颁金节的时候,蒙古这里的战事已经有了胜负了。
除了还在负隅顽抗的阿信达和巴达尔汗之外,其余人都已经投降了。
打不过就投降,你转身就打,这基本就是蒙古人几千年来的做法了。
因为食物有限,生存的空间特殊,这也没法子。
四爷这一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阿信达这个人的,当年先帝爷放虎归山,才有今日的麻烦,他绝不可能再放过他一次了。
于是,也就是京城里圆明园里热闹的过颁金节的这一天。
直亲王带着兵马踏进了塔克部,而在此之前,巴达尔汗已经被杀死了。
正是年羹尧的功劳。
阿信达似乎是知道大限将至,并没有想要逃走,只是举全部落之力抵挡。
鏖战三日之后,终究不敌,族人死伤无数。
直亲王赶到的时候,塔克部内部已经七零八落了。
阿信达最终自尽在了草原上。一把弯刀,将自己的脖子割断了。
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到像是输了就是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