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士仪所说的五品以上官方可推举,指的并非散官和爵位,而是职事官,这是早就经过他深思熟虑的。三品服紫,五品服朱,俗称的朱紫,指代的也就是五品以上官。跨入五品,方才是真正进入了高官序列,比如中书舍人御史中丞之类的职事官,便是刚好正五品。至于公卿权贵,虽说未必能够染指这样的实权官职,可各寺监之中也多有少监或少卿之类上了五品的闲职,正好安置人,如今这些闲散公卿也都有这样的一票推举权。
利益当前,审时度势打算弃权的大臣虽然谈不上很多,但也绝不在少数。从龙之功固然很好,可万一登上皇位的不是自己推选的人,那就不仅仅是落空,而是站队问题,将来万一遭到清算,那就遗祸家族了!
可就在杜士仪回京次日,裴宽就命人送了公文去三省以及各寺监官署——所谓的推举,并不是让有推举权的大臣实名推举,而将举行一次不是大朝会的大朝会,五品以上官不具实名投票推举,五品以下官罗列监督,到时候当场唱票,过半数者则为新君。
这个消息放出去的时候,也不知道掉了多少眼珠子!
至于杜士仪这个始作俑者,高卧家中的时候,却是有一种哈哈大笑的冲动。他当然不是想要把后世的民主选举推广到如今这个时代,可是,在如今这种微妙的局势下,这样一种看似公平的推举方法,不但可以打消人们对他在暗中操纵的怀疑,同时把这趟水彻底搅浑。更微妙的是,如此一来,就能够让那些原本心存顾忌想要弃权的公卿们参与这一趟的盛事!可是,这就把那些龙子凤孙推到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谁能保证在卯足了劲下了无数功夫之后,那些答应得好好的公卿,会不会在投票推举时玩其他的花样?
而且,任凭他们如何猜测,他自有后招在。
就连南阳王李係,亦是因为这刚刚颁布的条规而心情大坏。此时此刻,站在年纪和自己相仿的嫡母张良娣面前,他便是神色晦暗地说道:“王缙在我面前固然说了准话,一定会支持我到底,其他不少大臣也都给了准信,可现在被裴宽这样一出手,谁要是嘴里说一套,手里做一套,那根本就是防不胜防!这一定是裴宽故意的,他这个宰相从昨天开始就没出过政事堂,连见一面都办不到!”
张良娣昨日带着李静忠乔装为内侍,在勤政务本楼上亲眼目睹了杜士仪归来之后的那一幕,直到现在心情也没能平静下来。她没有理会李係的郁闷,而是哂然一笑道:“我本来以为,杜士仪都弃权了,裴宽到时候也肯定会弃权。否则他们这左相右相平素几乎一体,这简直就是风向标!可现在变成了不记名推举,裴宽就大可不必如此了。不过,我就不信这真的一点刺都挑不出来,虽说不记名,可难道还认不出笔迹?”
这对年纪相仿的母子俩说话间,外头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须臾,李静忠面色沉重地进了门。他快步来到了张良娣面前,把手上一张纸递了过去。张良娣有些不解地接了过来,见上头罗列着如今活着的所有皇子,再加上南阳王李係,总计十几个名字,后头却还有一栏空白,标明另选人。至于背面,则是列出了规格,在自己想要推举的皇子皇孙名字前打钩,如若全都不中意,则在另选人一栏另选,她登时挑了挑眉,心里渐渐沉重了起来。
李係也不避嫌疑凑上来看了,等明白其中根结,他一张脸顿时比之前更黑了:“这样一来,只要没有另选人,根本就认不出笔迹是谁!”
张良娣却想得更深远一些,她抬头看向李静忠,沉声问道:“这东西你怎么弄到手的?”
“太子妃,所有上了名单的诸王孙,一家分到了一张。说是杜相国说的,没道理百官有推举权,十六王宅这些龙子凤孙却没有,既然是皇室苗裔,和公卿大臣自然平等。而且,除了我们这些皇子皇孙之外,就连徐王吴王这些封了亲王或是嗣王的,也都有权推举。这东西据说是一夜之间赶出来印的,不好仿造。即便费尽心思仿造出来了,到时候有权投票的人上去在众目睽睽之下投票,想要作假都不可能。”
“怪不得昨天杜士仪能够那样胸有成竹,他确实早有成算,这推举的规则不是裴宽定的,是他定的!”
张良娣在倒吸一口凉气之后,旋即又笑了起来:“不过也好,如此当着众多臣子的面推举出来的贤王,在百姓们看来,那就是众望所归的大唐天子,登基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回权柄!二郎,你不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王缙想当初就和太子亲善,他不辅佐你,难道还去辅佐那些他从前根本就没有下过赌注的人?嫡长继承,天经地义,太子不在了,你在诸皇孙之中居长,那些熟读经义的大臣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这皇位舍你其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