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确和那个世界不一样,在一开始的时候,任风也摆脱不了用那个世界眼光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东西。
比如说招生会,那个世界就没有这种现象,教育体系,怎么可能会独立出来呢?
而且,这个教育体系相当于掌管社会上各种东西,比如说报社的评级,就和学校、专业、人才能力技能的评级一样,都要经过教育体系的各方面综合考量。
除此之外,教育体系还会公布榜单,比如各行各业的榜单,几乎无所不包,有社会上的名人榜,这个是最大的,还有细分到教育行业的校长榜,作家行业的作家榜。
一个大榜单里面又可以细分,比如作家榜又可以分为武侠作家榜、科幻作家榜等等。
如这报社的评级划分,就要从报社规模、人员、业绩、设备等很多方面考量,而《新声报》之所以刚成立就有两星的原因,还是在于之前的调查报道带来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就有两星。
如报社之流,总共可以分为十星,十星是顶尖,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都有极高的要求,也就人民日报等几个党报达到了。
再有专业,最高级也是十星,但能拥有十星专业的学校,除了少数几个民办学校外,大部分还是公立学校。
所以,很多人内心都是极为清楚,他们虽然佩服任风的才气,但办报纸又不是靠才华吃饭。
“再看看他第二篇发刊词吧,这个任校长真是厉害,一连弄了四篇发刊词,我的个乖乖。”
许多人点开任风第二篇发刊词,这一看之后,一些人都是有些懵,而业界一些弄传播学新闻学的学者,则是吸了口凉气!
这一篇仍然是任风的发刊词,但这一篇,并没有讲情怀,而是换了一个角度!
“互联网是一副无处不在的立体景观图,我们无以抗拒,无从选择。
我们所有人,都身处一个无所不包的母体之中:眼前闪烁着满天繁星,触手可及的是汪洋般的卷册,但我孜孜以求的真实,不过是永恒变幻的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觉得似乎该说些什么。
这是九月近秋的下午,夏末的暖风透窗拂面,隐然可觉的凉意似在提醒,这是自媒体的潮流迸发之年,若不及时在这潮流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恐怕就会被吞没。
眼前屏幕是虚拟的赛博空间,微风徐来的窗外是现实生活的风景,我的思维隐匿于这篇聊作先声的文字,对于虚拟和现实感知的不断转换将两个空间连结在了一起。
这是时代的一抹投影。
在同一个时空,有无数的人在潮流中追逐、沉浮。在各大媒体平台,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无数的个体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着社会话题的创造,传播,讨论,解读。新闻,信息,热点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分发,如细碎的雪片,如翻涌的浪花,用一种看似混乱实则高效的方式涌向每一个接收端。所有的参与者都如同饥饿的群狼一般,伸长着脖子,等待新一个消费标的,下一个转发千万的热点随时都有可能从天而降,然后被撕得粉碎。
这是时代的一种寻常。
信息,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成为需求稳定性大大凌驾于其他商品之上的特殊消费品,以信息制造与传播为纽,消费社会完成了数字化的转变。
我们这个时代处于一种持续的不满之中,一种抽象的不满,在青年群体中尤为剧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