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的主要武器当然是坦克,在战后中华开始淘汰山猫坦克,因为这种轻型坦克防御力太低,西方世界已经出现各种口径的战防炮,所以帝国所拥有的500辆山猫坦克全部淘汰,但并没有被变卖,而是被改装成突击炮。
突击炮,是一种近距离支援步兵作战的武器,也可以进行反坦克作战,所以山猫也经过全面的改装,只要是加上一个75炮塔,为了减轻重量就是将步兵炮搬到了山猫的地盘上,同时加强正面装甲,可以抵御欧洲主流的37反坦克炮,动力系统也得到加强,但重量增加导致速度无法提升,仍然是每小时40公里,不过这个速度正好适合步兵作战。
战争结束后西方世界也全力研制坦克,向英法等国都藏得到过中华的坦克残骸,他们开始进行仿制,相应的德国也从中华手里买去的图纸,也开发属于自己的坦克,为了应对将来的坦克大战,中华开发出更先进的坦克,就算相遇也会碾压
首先是升级虎式坦克,将其动力系统升级,并加强装甲,使其正面保持对轻型坦克的优势,同时列装新式的主战坦克:虎王。
虎王坦克并不是参考后世德国的虎式坦克或者虎王设计研发的,虽然同级的坦克中德国的设计理念是最先进的,尤其是坦克的内部布局,即使在未来的百年以后依然不过时,但其太重,构造复杂,以现在中华的科技水平只能造出样子,其速度和战力却大打折扣,机动力远不如升级后的虎式。最后刘峰经过反复的思考决定参考德国的黑豹坦克,主要是其使用的悬挂系统和中华的虎式一样,都是扭杆式悬挂系统,可以一脉相承,而且黑豹坦克比同级别t34更优秀,内部设计更合理,至于维修不方便不在刘峰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以中华装甲部队的规模足以碾压任何对手,维修根本不是个问题。
虎王坦克最后参数为车长7米,宽3米,高27米,底盘高04米,为了提高地形的适应力履带宽半米,一台12缸600马力水冷柴油发动机,公路最大速度为45千米每小时,最大越野速度2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200公里,拥有一门7560倍径长管线膛火炮,为了增加精确度炮口加装了制退器,还有最新研制的火炮稳定器。六角形360度旋转铸铁炮塔,电动加手动驱动,仰角范围-5—25度,射速每分钟3发,使用被帽穿甲弹和高爆弹,携带炮弹数量50发,另有三挺轻机枪。离合制动方式,三个前进档一个倒挡,五对负重轮。车体采用倾斜匀质装甲,正面厚达100,侧面装甲厚60,底部20,炮塔前装甲更是达到了120,火炮护盾足有135,在这里提一下中华的所有坦克的装甲都是焊接而成,这样增加了结构的强度,而且正面装甲材质是高镍装甲板,防御力比普通匀质钢板多出两成,没办法,刘峰就这样“土豪”,谁叫他每年都从世界各国搜集很多的稀有金属。虎王乘员为五人,自重32吨,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是重型坦克了,为了减轻重量所用的坦克兵都是身材瘦小之人。它将防护力、火力和机动力完美的平衡到一起。可以跨过25米的战壕,涉水近两米,如此大的家伙开到战场绝对是敌人的噩梦。
虎王坦克还有一个变种型号,就是喷火坦克,被命名为“毁灭者”。
虎式为中型坦克,虎王为重型,山猫已经被淘汰,所以刘峰又造了一款轻型坦克,因为有些地域只能适合轻型坦克作战,这种轻型坦克被命名为豹式,可以说是山猫的升级版,它车身长5米,宽3米,高25米,六角形铸铁炮塔,五对负重轮,一台8缸450马力水冷发动机,乘员四人,本来设计使用75步兵炮的,不过刘峰认为下一次战争西方世界不会出现重型装甲,所以为了提高豹式坦克的机动力它仍然使用40炮,不过加长了炮管,变成了70倍径,防护、穿甲威力和精确度比山猫大大提高,正面的倾斜装甲为40,侧面为18,底部为13,自重18吨,爬坡30度,涉水一米,公路最大速度为55千米每小时,越野速度也能达到40千米,机动力非常强,为了增强支援步兵的能力炮塔上安装一门13风冷重机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