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这个村子的特色。宗建的老家靠在村子西边,毗邻村路,村路以西是大片的田地,远离公路不受车马的轰鸣,也算是一派田园之处。
虽然身处老区,那隔着十多米就架起的路灯,在夜晚,使得村子不再漆黑一片,尤其是夏季的夜晚,欢笑声从未间断。
一会儿到了老家,那高脚院,红漆大门还是很艳丽的展示在那里,前后两排房子连在一起,像个二进院落,前面的房子住人,后院的空地种菜,房子兼顾着储藏,彼此之间有一个后门,不过,前后院倒是都开了独自的大门。后院原来是魏喜的哥哥。宗建的大伯一家住着。后来大伯一家搬去了省城。就交给了魏喜。
现在空着。
车子最终停靠在院子前面那片空地上,这片老区的房子倒不似新区的排房那样,都是散落的没有什么规矩的建设的,空间也就不是那么拥挤了。
一群闲散人员围坐在树下,唠叨着,看到了白色的汽车驶来停在空地前,知道是魏喜家的,呼啦一片打起了招呼。
下了车,魏喜带着儿媳妇和邻舍打着招呼,然后把孩子从座椅上放了下来。
然后抱了起来。
几个老婶子七嘴八舌的在那里喊着。“老喜的大孙子来了,看看啊,看看,这小家伙这俊模样,真个喜人啊。”,“可不是嘛,你也不看看人家孩子的妈妈多么漂亮,你看看,吇吇,瞧那身条………”。
抱着孩子,公媳俩走过去和邻居见了个面,算是彼此问候了一声。夸赞、羡慕、嬉笑传了出来。
魏喜笑呵呵的打开了自家的大门,招呼着儿媳妇走了进来,老家的院子还算敞亮,在老区里显得有些鹤立鸡群的样子,房前种着一小排简单的花草,西侧厢房里是厨房。和堆彻一些杂七杂八的日常使用工具,东侧的一间屋子空着歇脚住人。而另外一间是洗澡间顺带着茅厕。
天棚底下有一个大的灶台,平日里,架起大锅,炖个肉啊、熬个粥,那味道能飘出老远,前出廊的老式风格。既成荫又能当做雨厦,令主宅的房间里没有那么热,和那种铁质安装的雨厦有明显区别,这个老式的整体风格。多少还能显出这户人家的气派。
保留下来原始的东西的同时。也保留了父亲的情感,推开房门,老爷子用手支开门,让离夏抱着孩子进来,屋子里一片荫凉,进深六米多的客厅就展现出来,后墙开了一道门,那是留着通往后院的,三大间的布局,东屋保留着热炕的形式,西屋是普通的标准间,给儿子儿媳妇准备的木质床铺就铺在里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