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所料,捋顺了。
这些意见考虑了方方面面,将整个消极懈怠的局面都扭转了过来。
听到取士人数会比之前还要增加两成,考试的难度还会降低,并且三年后才能再次科举,而非每年一次了。
听到这些,考生们大多都愿意并且感到庆幸。
只是前面考得好的,比如谢洲之流,他们本来就考到了前十。重考于他们而言的风险很大,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拿到之前那么好的名次。
如果没有最后一条补充,那么这道标为科举改制的补充说明的圣旨,不过是牺牲极少数人的利益,成全了大多数人而已。
但有了最后一条的补充,这下皆大欢喜,之前进士科与秀才科前十的考生都有机会让皇上直接阅卷,这是多么难得的荣耀与机会啊,也是最真实的检验。
种种举措出来,消弥了考生们的不满情绪,考生们满意了,他们背后的家长世家们自然气就顺了,不再胡搅蛮缠。
听到考生们都回去埋头苦读了,而不像之前那样,流连于酒楼妓院。泰昌帝很高兴。
“看来这事不是不能成功,而是看由谁来做。”
泰昌帝回过味儿来了,如果这事还将由萧凡等人,仍旧是一团糟,但换了宫令箴,三言两语便将世家们的逆反情绪给捋顺了。
泰昌帝只当是宫令箴的几条建议扭转了他们对科举改制的抵触。
却没考虑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时间的发酵,这些世家们也渐渐接受了事实,毕竟皇帝金科玉令是不可更改的。
但是吧,这事还真不能再由萧凡等人来做,否则这些世家一样会继续不依不饶。一句话,就是不能让萧凡他们那起子人摘得果实。
泰昌帝将功劳归于宫令箴,也不算错。毕竟这些世家们就是打听到了这几条建议是宫令箴提出的,意见那是没了的,而且这几条意见话里话外都是替他们那些参考的考生们争取权益的,他们怎么会反对。更别提前面那些因为鬻买押题集,而深陷牢狱之灾的世家子弟们,还是他给捞出来的。
皇上张了这样一纸皇榜,他们也算得了梯子,顺势就下来了。
泰昌帝看着宫令箴,很满意他收拾烂摊子的能力,比萧凡强太多了。如果朝中能多一些如他一样忠心又能干的臣子,他这皇帝就轻松多了。
泰昌帝心中一动,暗下了一个决定,此时尚未到时间公布。
皇帝的这一决定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不提大臣们的反应,林蔚然是懵了,而林昭然则是骇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泰昌帝的这一决定,相当于科举改制所有攫取的好处分润给了宫令箴,即相当于,她从宫令箴那里偷盗的政绩又以另一种方式又回到了他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