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是让她能光明正大拿到钱,又不用被任何人ā手作品的方法,包括柳千言也顶多就是从旁支持不会ā手太多。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电影节这个所谓的电影圈专属节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商业项目。上能牵扯政府部门,以釜山电影节举例,它之所以没有成为首尔电影节,一来是有老牌青龙和大钟的压制,二来是釜山政府需要一个电影节为旅游业创收。
关于上层的那些弯弯绕绕,简单给个数字就行,从釜山国际电影节举办至今,每年都能为釜山带去超过百万以上的纯粹电影节游客,他们只活跃于电影节的举办月份,电影节结束他们也会跟着消失在这片土地上,而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惊人的。
高层有高层的考虑,业内则是有业内的玩法。电影节是增加作品曝光率的好地方,每年四散在世界各地的买方和卖方都会在这里聚集,推销作品卖版权也好,撒钱找项目也行,没有比电影节更适合谈论电影项目的地方了。
全世界的电影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几百个,可是有名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1996年正式启动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中间虽然有个国际,但算不上一个巴掌范围内的知名梯队,从排位上看,它在亚洲也是勉强踩在一线的边缘。
但是釜山电影节对学生和新人导演特别的友好,因为它在创办之初就是以发掘新人为主要目的的,而且它在韩国乱七八糟的电影节里,是少数正规评选‘亚洲最佳新人作品’的电影节,这也是这个电影节唯一的竞赛单元‘新浪潮’,其他参展影片都属于非竞赛作品,也就是所谓的来了都是朋友。
新人是很需要专业奖项认可的,哪怕简历上有个‘提名’都搞不好能被哪个大佬看到,未来和希望说不定就有了。可是非竞赛的环节去参加,拿个参与奖就真的只是好看,在业内人看来写进简历里可有可无的那种。
最重要的是,只要是标明是竞赛的项目都是有奖金的,玩艺术也是要吃饭的好不好,重在参与就是个卖情怀的行为。就算现在用胶片的人少,拍电影依旧是个烧钱的行当,大家都穷的很,都需要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