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文明的生物科技的确很厉害,基因库中的各种生物成批量的被培育出来,最先被放进这个星球的是藻类,在等这些藻类繁殖了一段时间之后,接下来就是鱼类。
按照一定的顺序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被放置到海洋中,一个小小的海洋生态圈建立起来,接下来就不再需要人类过多的插手,用不了多久,这些生物就会在海洋中扩散开来。
海洋中的生态圈建立之后,就轮到陆地了,艾伦派出了大量机器人进行植物的栽种,不过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时间,陆地上的生态圈建立需要等到植物发展壮大的一等程度之后才行。
在这期间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投放,微生物的出现,可以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为土地增加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各种营养。
在植物生长到一定标准之后,食草类动物最先被投放下去,接下来就是食肉类动物,昆虫和鸟类也在适当时候放了出去,海蓝星上,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海蓝星的生物圈建立花费了两年时间,和第一次来到这个星球相比,海蓝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经过改造的海蓝星看起来像是远古的地球,荒凉冰冷,几乎毫无生机,现在的海蓝星虽然依旧很荒凉,但是生机勃勃。
基础已经打好了,接下来就需要它们自行发展,也许在数十年之后,海蓝星就会自行演变完成。
海蓝星并没有卫星,所以这里的海洋没有潮汐,缺少潮汐的海洋只能依靠风力海水盐密度来移动,现在因为海洋中的生物有限,造成的后果还不明显,如果长时间没有月亮制造潮汐,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而且潮汐运动有助于同栋洋流,进而影响球气候,因为洋流把温暖的水和降水分布到球各地,但是如果没有月亮,洋流将会大大减弱,整个星球上许多地区会出现极度恶劣的环境。
虽然海蓝星拥有大气改造设备,可以帮助星球进行气候调整,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除非艾伦准备在这个星球的海洋中建立一套制造洋流的设备。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为海蓝星找到一颗卫星,拥有了卫星,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艾伦和两个文明中的科学家进行过讨论,解决这个卫星问题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方式就是自己制造,具体实施办法和艾伦创造海洋的方式很像,就是从小行星地带捕捉大量的小行星,然后为这些小行星装上推进器改变其运行轨道,将他们运送到海蓝星的捕捉轨道上。
这些体积较小的小行星会在这里进行组合,形成一颗完整的小行星,然后再经过不断的从小行星地区捕捉新的小行星进行填充。最终形成一颗直径为海蓝星三十分之一的卫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