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岁有方带着大夏国的首批援助,喜滋滋的离开新港后,除了受命的新港军情局留有一部分精力关注他外,其他人该干嘛干嘛,甚至许多人根本都不知道有岁有方这么个人,就连说要跟他交朋友的刘海亮,也是转身就把他忘了,大夏国事情这么多,谁会去在乎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海盗头子……
夏三年,继承了夏二年底的势头,经济和人口双重爆炸。
光是新港特区,人口就从六万多人,蹿升到二十五万,新港区府直辖范围内人口突破十万,其余十五万分散在大大小小十几个镇、堡,这些镇和堡又主要分布在沿海一线和新戌道两边,整体上呈一个倒“丫”字型的布局,其中新港区城就坐落在三笔交汇处。
人口的翻番,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生产力,刺激了经济的活跃,促进市场繁荣,进一步吸引外来人口的汇入,形成良性循环。
丰收的果实是甜美的,然而培植的过程却是繁重的,这个繁重的工作,终究是压垮了新港区尹老迈的身躯。
更新元年十二月,夏王下旨,免去太仓伯高弘毅新港区尹、区行台尚书令的职务,保留东阁大学士衔,并由从二品宣武军节度副使晋正二品宣武军节度使,让其安心养病,同时考虑到其身体不适远行,允许常住区府一号大院,不用搬出来。
新港区尹这个实权高位空缺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各路有志青年的目光,不少人开始蠢蠢欲动。
从三品的实权一把手,满打满算,整个大夏都没有多少个,一部的右侍郎在含金量上都比不了,左侍郎还差不多。
然而让广大进步青年失望的是,夏凡直接将干了一年的东木假郡守郭瑶又调了回来,加蜀郡经略使(正三品),任新港区尹、区行台尚书令,转了一圈,郭瑶终于完成了从区尉到区尹的攀登。
不过从东木假郡守到新港区尹,真心谈不上到底是升迁,还是平调,亦或者贬谪,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反正郭瑶觉得很高兴,新港的级别虽低于东木,但这两者的重要性明显要反过来,潜力不是后者能比的。
调走了郭瑶,东木郡守又空了出来,这个职位是正三品,而且还没有一大批行台尚书制约,对某些人来说,位子更好,哪怕和郭瑶一样,做个假郡守也行啊,但依旧没他们的份,夏凡还是没有从下面升任的想法,仍旧选择的从高层调动。
文渊阁大学士、淮海军节度副使、山北区尹、区行台尚书令、绍兴子胡令武,调任东木郡守,一系列加衔保持不变。
然后外部左侍郎姚先邦调任山北区尹、区行台尚书令,外部右侍郎王一帅迁外部左侍郎,外部右侍郎一职暂且空缺。
这一系列调动,基本上被涉及到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满意,不同的职务经历,都是官员履历表上的勋章,对以后的升迁有着莫大好处。
就好比姚先邦,一直以来都在外务系统里厮混,路子只会越走越窄,有着乔盛泰在上面压着,或许他一辈子都得待在外部左侍郎的位子上,这次被调到山北特区,执政一方,等于一下子跳出了外务系统那个大牢笼,从此天高海阔,未来无限宽广,再也不用只盯着乔盛泰屁股下的那张位子了。
王一帅就更不用说了,左侍郎和右侍郎,那能一样吗?左侍郎有朝一日还能成为尚书,右侍郎想都别想,尤其是在大夏国的行政体系逐渐完善的情形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