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宗驾崩,成宗即位之后,质朴无华的内乐门小殿就没有迎接过几次好消息。
这座小殿以民间宅邸的模式建成,由于时间很久,殿阶之下都有明显的青苔痕迹了,殿下青松柏树,郁郁葱葱,而远处宣政殿等大殿却是飞檐拱斗,巨大的廊柱之下肃立着穿圆领武袍,腰悬金带,穿鹿皮靴的宫廷郎卫,只有在那些郎卫的身上,似乎依稀能看到大魏极盛时的踪迹。
福建路新来的奏报,中山王徐子先出兵,击破贼寇千余精骑,斩首数百级,然后率府军往击贼寇……这个消息,毫无疑问是叫两府相公们大大的松了口气。
“陛下。”韩钟对天子道“最新的奏报已经确认,中山王的兵锋已经入建阳,或许在殿内君臣对议之时,中山王已经在主持将士对贼征讨了。若如此,不以节钺赐该亲王,无以表鄣中山王之大功,也会使朝堂使海内人望。”
韩钟的话已经说的相当透彻了,天子亦无可奈何,此事僵持很久,两府诸公摆出了绝不退让的坚决态度,再加上实际情形确实危急,不以亲王坐镇,中枢难安。
天子还在犹豫,枢使张广恩忍不住道“陛下,当思若失福州,泉州,国事又如何?若东南大乱,祸及北伐大事,陛下恐悔之晚矣。”
张广恩须眉皆白,穿着紫色圆领长袍,坐在殿右侧第一张椅上,斜向天子。其声若洪钟,但老态尽显,其言词恳切之余,亦不乏悲凉。
“当依诸卿所议。”联系到北伐大局,天子只能应允,向来刚愎自用的脸庞之上,罕有的出现无能为力之色。
但紧接着,众人俱是从天子脸上看到“刚毅”的色彩,韩钟和张广恩对视一眼,俱是摇头苦笑了一声。
天子的性格如此,这一世怕是改不了了。
果然听得天子愤然道“李国瑞坐拥三十万禁军,耗费钱粮无数,国家为支持大局,颇多牺牲,他却在前屯逗兵不前,是何道理?”
这也是老调重调,张广恩身为枢使,抱拳从容道“陛下,臣但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记得长平之败。”
天子猛然起身,怒道“朕亦闻将中从御,也是祖制!”
说罢,天子从金台转身而下,慌的一群内侍紧随而去,张广恩面色难看,韩钟笑道“如何?官家已经耐不住性子了。”
张广恩苦笑道“官家能忍到现在,我也是意外。”
“李国瑞他们,委实太慢太过持重。”韩钟无所谓的道“放手给天子敲打敲打,未尝也不是好事情。”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张广恩道“相国慎言,慎行。”
“我知道了。”韩钟微微一笑,说道“有岳峙等人在,应不至有惨败之局,小有挫折也动摇不了大局。我辈在中,关键是保住大局安稳,钱粮器械,民夫提调,这是我辈的责任。”
张广恩知道韩钟对李国瑞任北征招讨使颇有遗憾,毕竟李国瑞这个枢密副使并非是韩钟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敌对势力的中坚人物,为了大局韩钟可以叫李国瑞先为招讨使,但一旦对方露出破绽,韩钟肯定也不会介意用上自己的人。
张广恩惴惴不安之时,韩钟却是摇了摇头,哑然一笑,说道“将中从御,这话是宣宗皇帝说的,其后就丢了不少国土,宣宗都不行,官家也真
是敢想,敢说。”
“也还好,宗室中出了中山王这样的人物。”
“可不是?”韩钟哈哈一笑,说道“若不是他一直在福建路折腾,所领大军最多万人,老夫都想叫他到榆关主持北伐战事了。”
“三十万禁军,交给一亲王?”张广恩哑然失笑,说道“官家怕是抵死也不能从。”
韩钟也是一笑,说道“这倒也是,若真如此,官家宁愿不北伐了。”
张广恩神色间终是有了一些愉悦之色,不管怎样,国家还是有中山王这样的宗室英才,他对韩钟道“如何,尽快将节钺等物交诏使送到福建吧?”
“有一个现成的人选。”韩钟道“右相已经递了十三疏,可以准了。”
右相徐夏商已经在两个月前请辞,连上十三疏,到这个地步,也确实是可以允准老相国辞去右相之职了。
徐夏商去职,必加宫观使,并且天子会派郎卫奉老相国还乡,沿途官驿供给车骑,这是国家给宣力老臣的待遇。
以这个老臣传达这样重要的诏书,且不必再择重臣南下,算是惠而不费的好主意。
张广恩赞同之余,也是微微摇头,韩钟才思敏捷,断事明快,一切均无、毛病,但心胸太狭,行事又重自己和本方势力的利益,与天子的禀赋其实相差不多,就是更聪明和更手腕更高明罢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