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葛岩和康王这边就不行了,如果强行给他们安置将领,新的将领和士兵不熟悉,很容易造成矛盾和对立。
关键时候还是葛岩有办法,采用了士兵推举制度,让众多士兵互相推举将领。十人推举一名十夫长,百人推举一名百夫长,千人推举以为百户,五千人推举以为千户。往上就是葛岩和康王指派了。以一万人为单位,编制一名偏将军。
葛岩这套体系,有个很好的效果。因为是他们自己推举出来的底层将领,拥有极好的配合度。
葛岩和康王控制了偏将级别,直接针对的是千户,不会深入到士兵里面去,不容易触发逆反心理。
于是乎,这支军队很快就建立起来了。葛岩带着的护龙堂卫,并未参加此次战役,全部留在了秣陵城,归入了岳灵尊麾下,壮大了护龙堂的规模。
岳灵尊有了这么多人以后,将护龙堂发展得更大了,已经稳压四海阁和鹰犬堂,成为了大魏国第一情报机构了。
如今的岳灵尊,已经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入议事厅,每天都能通过神武阁,和皇帝面对面汇报。
老奸巨猾的岳灵尊,很快就成了皇上身边的大红人。
这对于葛岩和康王来说是个大好事,毕竟目前来说,岳灵尊依然是两人牢牢把控的对象。
整顿万军队之后,在辎重和军备粮草方面,康王和葛岩完全不用担心。
因为有主管三司的蔡奢,三司可是掌管着整个大魏国的财力,对于钱财方面,康王有足够的自信。
既然康王是负责工程,那攻城器械也是不能少的。
工部这边属于王甫国这位丞相管辖,工部的经费又受三司制约,所以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为了筹备这次军事行动,工部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制造攻城器械。这次光火炮就准备了上千门。这一点是葛岩始料不及的。
体验了一把大魏国的火炮,在精细程度上,还是和墨家机关城的火炮,有着不小的差距。
可是对于攻城来说,火炮的作用实在是太巨大了。
准备工作进行了七天之后,这一刻两军挥师北上。梁王带着他的部队,直线朝北。
康王和葛岩,带着大军,朝着东北方向进发。
因为康王的队伍带的火炮和辎重太多了速度上要比梁王的队伍要慢上不少。
其实这也合乎常理,正是要梁王的人去打头阵,吸引了敌人的火力,才能更好的拿下那十三座城池。
一路挥师北上,还未到大辽国边境,就已经能看到大量的难民难逃。葛岩一打听,原来蒙古的大军,已经突破了大辽国的北方防线,开始大规模朝南而来。
大魏国的军队来得正是时候,对于葛岩来说,此时正是大辽国最虚弱的时刻。
趁你病要你命。这一直是葛岩奉行的生存法则。
梁王那边的大军,第一时间仅供大辽国边关,双方一番混战,大魏国占尽优势,破开边关城防,梁王大军一路长驱而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