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思很明白:董宣武如果回到了关内,那么,这场官司董宣武胜出的可能性远胜于袁崇焕,那么,吴三桂冒着得罪袁崇焕的风险帮董宣武这个忙是值得的,可算是人情投资,日后或许会有更大的回报。但如果董宣武回不去了,那这个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到时候,向那些百姓举起屠刀的很可能不是袁崇焕,而是他吴三桂。
枭雄毕竟是枭雄,是彻彻底底的功利主义者,即便此时的吴三桂表现还不那么明显,但这种功利主义的思维早已经根植于他思想的最深处。
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董宣武点点头,他与吴三桂的这一次密会,就这样结束。
接下来的事,就是出逃的准备。
辽东的冬夜很冷,谁都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冬夜出营,董宣武也不会,那不是出逃,而是自杀。时间定于次日清晨,董宣武将带走亲卫、侦查排、赵成、李忠和他们部下所有的士兵和青壮民夫,以及一部分青壮百姓。那些受伤不便行走的官兵,和大部分百姓,就只能留下由吴三桂保护了。
押送的粮饷早已经被袁崇焕扣住,好在武器来不及收缴回去,而且董宣武还有大批从女真人手中抢回的缴获,足以保证众人的粮草供应。
这批缴获除了相当一部分留给了走不了的百姓,送给了吴三桂,董宣武只留下的足够他们一行人十多天的用度。在董宣武想来,十多天纵使他们没能逃到山海关,山海关那边也该收到消息了,袁崇焕对他的围剿也该结束了。除非袁崇焕想要背国自立,或者董宣武他们已经战死。
董宣武手上的战马约有两百八十多匹,远远不够所有人使用。不过,见多识广的董宣武有办法。他想到了雪爬犁,后世东北很普遍使用的东西。
两根光滑的木头上,钉上一块木板,很简单的东西,但也很有效,可以坐上三到四个人或者货物,由马拉着,怎么都比两条腿跑得快,而且可以节省大家的体力。
一声令下,董宣武营中众人彻夜准备,制造爬犁,炒制干粮以及其他一些准备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未必有埋锅造饭的机会。
可以想象,此时的袁崇焕一定也在筹谋着如何对付董宣武这一批人。在这里,袁崇焕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吴三桂态度不明,他不敢贸然出手。但是离开了这片营地,或者董宣武等人在营地中多住几天,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袁崇焕一定会趁着夜色,放出信鸽,招来亲信,布置援军。关宁军虽然已经没了与女真人野战的勇气与信心,对付汉人的勇气与信心还是有的,特别是董宣武这一伙乌合之众。
董宣武有些后悔没有将那两只海东青带来,要不然,局势怎么会变得这么被动?辽东的白山黑水,本应该是海东青翱翔的天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