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天闻听,哑然失笑:“先不说美国会不会把最先进的设备卖给我们。就算他们肯卖,我们除了得到一套设备,还有什么?
设备的制造能力是固定的,下次升级以后,人家可以用新设备制造出集成度更高的芯片,而我们呢,还只能制造原来集成度的芯片。
久而久之,我们的差距又会拉大,和现在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他没说购买一整套制备设备,需要多少钱。
国内八十年代后半,跟美国谈成引进对方七十年代的生产线。明明代差达到三代,还是二手设备,就花了二十个亿,平均每条生产线五亿人民币。若是购买最新的07微米生产线,那得要多少才够?
十亿?
二十亿?
还是更多?
中华制造只是一家公司,不是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国家,稍小一点、穷一点的都买不起。
这已经不是集成电路刚刚发展起来的那段时间了,想要用较少的投资,就得到全套的生产设备,已经不再成为可能。
未来的半导体设备制造这个游戏,只有少数国力强大的大国,才有资格加入。
另外还有一点,他也没说。
那就是设备的成本回收。
根据摩尔定律,半导体技术每18个月,就提升一倍。也就是说,一套设备买回来,18个月以后就落后了。
并不是说一套设备,就只能用18个月。
通过改进工艺、设备挖潜,通常还能将其寿命延长一倍,而不显得落后。
但总体而言,也就是两三年时间,就要淘汰一代。
那么集成电路生产商,就必须在这两三年内,就收回所有投资,并且还要赚到足够利润,以用于下次设备升级。
当然,即便落后于最新制备能力,这些设备也不等于就不能用了。它还可以承接其他的集成电路制备业务,比如g,比如内存。计算机上的集成电路做不了了,还可以去做通讯设备的芯片。连通讯集成电路都做不了了,那就去做各种家电的集成电路好了,总能找到出路,无非是竞争对手多一些、价格便宜一点,多少也能挣回来一点利润,比白扔了强。
通常欧美的集成电路制备厂商,都是在设备快要落伍的时候,就将生产线卖给其他没有制造集成电路设备能力的国家,比如韩国、比如新加坡、比如中国……
而且由于对方根本没有制造能力,自然也就没有议价能力。他们说卖多少就卖多少,买家毫无还价之力,甚至如果不陪着笑脸,对方还有可能不卖给你。
于是他们多半还能靠着售卖二手设备,大赚一笔!
所以说,买,只能买回来一段时间的优势……,不,不能说是优势,最好的东西肯定在人家手里。买回来的设备,只能算还不是太落后罢了。
没有自己的制造能力,要想靠买就成为一个强国,这是白日做梦!
任何行业,要想崛起,都必须解决根源问题。
那就是——制造为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