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和玩ad有什么意思,孔霏承完全不感兴趣。他突然想到了什么,满脸期待地说:“我能去你房间看看吗?”
“当然可以啊,二楼左手边那间就是,门开着,你去看吧。”左融没什么秘密,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小癖好,从来不怕别人看。
孔霏承高高兴兴地小跑上去,一点成熟男性的样子都没有。他边蹦跶边想,自从认识左融以后,还真是变了很多。
左融的房间很宽敞,和家里整体风格一样,都是北欧简约风,奶茶色的基调让人感觉干净又温馨。
原木色的床很大,灰色的毛毯看起来毛茸茸的很舒服。其他家具也都是同色系,简单利落没有多余的装饰。
窗边是书桌和大大的书架,上面有各种类别的书籍,从文学名著到科普期刊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本《高效养猪与猪病防治》。
靠墙的位置是一台三角钢琴,光亮的漆面散发着高级感,即使是外行人看上去也知道价格不菲。
扣着的琴盖上还有一本厚厚的琴谱,孔霏承拿过来看了一眼,是一本古典名曲。他自己也是从小拉小提琴,这些曲子有很多都耳熟能详。
然而翻了几页之后就有些不对劲了,纸的颜色变了,一看就是普通的A4纸,和原本有些泛黄的琴谱完全不一样。看样子是把原来的书页裁下来,再把这打印下来的曲谱细细粘上。
不过这是图什么呢?
他又仔细看了一下,这才发现这根本不是钢琴谱,而是电吉他的曲谱,上面是几首比较简单的摇滚歌曲。
大致数了一下,这样的纸张有几十页,越往后难度越大。
他突然想起来,那天晚上他们在酒吧遇见的时候,那里正在开一场摇滚演唱会。但那时候还不知道,这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在古典乐的浸泡下长大,却最终长成了离经叛道的“异类”。
那种下定义的说法,他从来就不喜欢。比如“喜欢古典乐的人是优雅的,喜欢摇滚乐的人是狂野的”,这不对。
很多人都因为虚假同感偏差去轻易定义别人,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便会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这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因为喜欢摇滚,并且觉得自己很狂野,就也会下意识地认为其他喜欢摇滚的人也很狂野。
他承认,审美和性格的确存在一定的联系,可能的确有很多摇滚爱好者都是狂野的。但每个人自己的特点,从来都不应该由别人下定义。
人是多么复杂的生物,每一个独立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怎么可能是一两句话就说得清的。
一言以蔽之,就难免偏颇。
自己和孔融也是一样,不需要别人来评价是非对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