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撷冈说:“张璁只是个二甲七十二名进士,照例进不了翰林院,当不上庶吉士。但是嘉靖因为张璁在大礼仪斗争中立了大功,便破格任命他为翰林院学士,而且进入了内阁,这中间的内幕我知道。自从高皇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推行内阁制以来,历任内阁首辅正人君子不多,专横跋扈的小人不少,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相互倾轧。
明朝历代皇帝就是利用内阁成员之间的内斗、内耗、相互掣肘,达到牵扯和控制内阁的目的,这样可以毫不费劲地把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嘉靖虽然年青,但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经过这次大礼仪斗争,他明白一条真理:只有权谋加铁腕才能征服那些不怕死的权臣和言官。为了不让内阁首辅独揽大权,以至于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必须找一些可以任由他操纵、牵线的木偶进入内阁当首辅,而张璁这个奸佞小人正是他物色好的第一个木偶。
我看嘉靖以后还会不断地物色容易操纵的木偶,以嘉靖的个性,内阁成员和首辅不可能长期不换,肯定会像走马灯似的撤换。”
文昌君说:“二弟说得对,嘉靖要的就是像张璁那样的木偶进内阁。明朝祖制规定,进入内阁必须是翰林院学士,做过庶吉士;还要有多数朝臣联名举荐,再由内阁审定,上报皇帝批准,经过这样三道程序才能入阁,内阁首辅通常也要走以上程序。但是皇帝有权亲自下旨让某人进内阁,这叫做‘中旨’,也就是不经过这三道程序,直接由皇帝任免内阁成员及首辅。
但是像这样不走程序的内阁成员及首辅会遭到朝臣的鄙视和唾骂,所以有骨气的官员宁可不进内阁,不当首辅,也不愿意走‘中旨’这条路子。张璁没有进过翰林院,当过庶吉士,更没有人推荐他,嘉靖只得下‘中旨’让张璁进内阁。
但是出乎嘉靖意料的是,任命张璁的“中旨”刚一下达,弹劾张璁的奏折铺天盖地落到他的头上。幸好内阁首辅杨一清看了张璁写的大礼仪奏折十分赏识,认为张璁小有才华,因此出手鼎力相助,张璁总算勉强挤进了内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