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新时代的开启
鲛人女子的笑声还在耳畔回荡,可是眼前却只剩下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鸥鸣叫着自头上飞过,一片白羽从空中飘落,划过身穿明黄色服饰的人眼前,落在地上。
邢干一声叹息,轻声说道:“殿下,该回宫了。”
此时年龄不过二十出头的太子闻言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转身走入船舱。
在他走入船舱之后,大船顿时加快了速度,搅动海水掀起澎湃巨浪,带着隆隆犹如雷声般的声响驶向码头。
此时码头上却是没有人烟,但见一线烟尘自天边滚滚袭来,待到眼前,方才看清是一青衣女子策马而来。
大船还未到岸,青衣女子却已策马到了码头,她举起一展红旗,驱使着马匹在码头上缓缓走动,迎风挥动着红旗。
而大船上的邢干见了,却是眉头一皱,旋即又是一声轻叹。
第一章春潮
梁越之地,扬州古城。
晚来的寒风沿着江面掠过,吹得刚冒出芽的柳条瑟瑟发抖。离着江边不远的画舫此时也显得有些单薄,经不起寒风的吹袭,在江面上摇晃不停。
稀疏的琴音伴着急促的风声飘荡在这天地之间,哀婉的曲调将离别时的愁绪渲染的淋漓尽致,使人闻之心中一酸。
已是黄昏时分,江畔阁楼上,迟来的归人推开虚掩着的木门,在黑暗中摸索着点燃一盏油灯,将万家灯火连成一片。
昏黄的灯光跃在墙上,照亮了房间。只见屋内竹桌上摆着一碗浇上鱼汤的白米饭,以及几块白嫩的鱼肉,看上去极为诱人。
邢羽将竹篓挂在墙上,走到桌旁坐下,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窗外的寒风沿着江面掠过,吹荡在扬州城内,将街上的行人纷纷驱回家中,又吹动天上的乌云缓缓偏移。
江南的初春,不似北方的料峭,春风之中还夹杂着几分冷冽,江南的风中满是款款的轻柔,犹如歌姬们呜咽吹动的长笛,悠长而绵延。
但在这个时节,寒风自东海之上吹来,吹散你侬我侬的温馨,将那略带寂寥的寒气洒满整个扬州,催生出几多离愁别绪,使得词人们心怀惆怅,倚栏凭吊,提笔写下叙述不完的名篇。
前朝有名的词人年少游学时经过扬州,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使得扬州一跃成为游学才子们的必经之地。
而在过往的数百年中,扬州在江南四州之中也确实是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地,前朝废帝在被八王联名废黜之前的七次南巡,便是有六次以扬州为行宫驻地。
虽然经过了数百年的战火,江南诸州的许多大都市都是收到了严重的打击,以至于在太宗年间的金陵之战后,一直作为全国主要产粮之地的扬州竟然需要自外地购买粮食。
不过,这样的情况随着大魏统一了天下而最终消失,天下也重新变得安定。扬州城也重新变得繁华。
吃罢晚饭,邢羽拿着饭碗和筷子走到水缸旁,将其洗涮干净,又放回柜子中,随后走到了阳台,倚在竹栏上,看向那艘飘荡在江心的小船。
邢羽所居住的地方是扬州城东的一片竹楼区,连绵的竹楼依托在江畔,在距离江面丈许高的地方有数架竹桥,将两侧的竹楼连接。
正值傍晚,熟悉的琴音再度响起,低咽的回旋在江面上,将那些低声的私语压下,模糊的犹如婴儿的哭泣。
窗外的寒风吹卷着一些少年的离愁别绪荡漾在江中,少年站在楼上,含笑看着江面的小船,惬意的听着那声调有些孤寒的琴音,不由舒适地伸了个懒腰。
“又是一天过去了。”邢羽轻声说道。
书院虽然已经开学,但书院许多讲师因为家住外地,久别归家,如今虽已开学,却是仍未归校,导致书院许多课目不能按时上课。而书院因为要准备过几天的花朝节活动,索性将开学的时间延后了三天。
而邢羽在今天去往书院之后,也是看到了贴在书院门上的通知。得知此事后,邢羽便是与同窗几人在城内玩了许久,尔后方才返家。
窗外寒风吹袭,乌云席卷,没过多久,便是飘起了雨丝。细雨寒风飘散在这天地之间,将那些冬日的寒冷排斥一空,取而代之一丝微冷以及爽朗。
春雨初下,江上泛起涟漪,那些在江畔洗衣的女人纷纷收起衣服返家,江边戏水的儿童也是接连离去。
转眼间,人来人往的江畔只余一个拄着一把黑色油纸伞的中年人,望着一路东向的乌江,负手在后,目光渺茫。
邢羽有些好奇的看了那个中年人一眼,发现他穿着旧时吴越贵族时兴的黄色布衫,长发披散在后,腰间佩着一枚绿莹莹的玉环,极为引人注目。
伫立不久,中年人撑起伞,汇入奔走在街上的人群中,渐渐失去了踪影。
邢羽转移视线,看向江中的小船。琴音仍在袅袅回荡着,伴着寒风吹袭的呼啸、细雨落瓦的滴答声,渐渐的变得悠远缥缈。
那艘小船飘荡在江上,在风雨中微微晃着,犹如柳下送别故人的离人,奏着琴,叙着离愁。
邢羽看着这艘船,想起那日惊鸿一瞥时看到的船上的宫装少女,心中微微有些荡漾。
那日邢羽沿着竹桥去对面竹楼时,恰逢小船在岸。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女着一身素净的汉服,踩着一双木屐,发间别着一只翠绿的玉簪,抱着古琴,袅袅婷婷的走进小船的船舱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