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怎么那么笨的,秦王给他土地他居然不要。”瑄瑄边读《史记》边自语。
“真是够笨的,那为什么呢?”我在一旁道。
“因为他要张仪。”
“为什么?”
“因为张仪曾经骗过他。”
“那你认为,楚王要张仪干什么?”
“他要报复,谁让张仪骗他!”瑄瑄义愤填膺。
“如果换做是你,你要土地,还是要张仪?”我笑问。
“我?我当然要张仪,我要让他知道骗人的后果!”忽然,她眼珠骨碌一转,道,“我如果是国君的话,我要想想土地和张仪谁更重要。”
哇!这孩子不简单,知道权衡利害得失了。
“那时的人怎么那么聪明?”她又道。
“现在的人也很聪明啊!”我道,“不过,那个时期是我国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你应该知道‘诸’是什么意思。”
“嗯,知道,诸就是多的意思。”
“是的,那么诸子是什么意思呢?”
“众多的贤良!”
“贤良不准确。”
“那么,是众多大地的儿子!”
“也不对!这个‘子’不能作儿子讲。哎,我记得你们的日积月累中学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是谁的话?”
“《荀子》!但这是一本书啊,因为有书名号的。”
“是啊,因为这本书是记录荀子的言行的。你有没有发现,古代的好多书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
“噢,我想想——嗯,有《庄子》、《老子》。”
“对呀,你看,这样有好几个‘子’了吧?”
“孟子!”
“还有?”
“对啊,还有!否则,就不叫诸子了。”
抬头,思考,皱眉,无语。
“还有墨子、荀子、韩非子……”
“那么多‘子’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