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说话算话,真的放她走,而且临走之前还给她准备了一个布包行李。
九难师太拎着那个布包,一直走出了城门,在路边的茶寮休息时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是些银两衣物,心头一时有些五味杂陈。
九难师太反正已经没有了武功,而且打算依照约定过平民百姓的日子,她干脆不走了,就在京郊附近的小村庄安家,买上两亩田地做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把其他银两收起来,再不动了。她倒是要看看,做一个大清国的小老百姓,到底能活成什么样子。
宫中,监视着九难师太一举一动的探子回来报告她的动向,康熙听完挥了挥手:&a;ldq;你下去吧。&a;dq;
他对建宁说道:&a;ldq;一个前朝公主,值得你花这么大心思?&a;dq;
建宁说道:&a;ldq;也许是因为她的身份,多少有一些物伤其类的伤感吧。不过皇帝哥哥派去监视的人可不能撤。&a;dq;她这也算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发了一次善心吧。
开战以来,局势一直不利于朝廷,因为朝廷的大军不但没能将叛军一举剿灭,而且还让他们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向北得到扩张。
这种情况下,大清君臣隔三五日的就需要对着前方的战报开会。
康熙力排众议,接受了周培公的建议,不再只任用八旗军队和满族将领,而是调集汉人的骁勇善战的将领和汉八旗军与吴三桂的叛军对抗。
明珠赞同道:&a;ldq;皇上圣明,南方水路发达,到处都是水网,不适合满八旗的骑兵作战,正适合用汉军的刀剑和船只。&a;dq;
索额图上奏道:&a;ldq;皇上,周培公说的确实有理有据,现在的满八旗军队存在各种问题,没能一举歼灭叛军。但是奴才怕用汉人去打吴三桂,才是抱薪救火,他们同为汉人,难道咱们就不怕他们临阵倒戈,成了敌人的助力吗!&a;dq;
康熙说道:&a;ldq;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满汉一家可不是说说而已,这天下汉人占了八成,如果他们都站出来造反的话,那咱们早就被赶回老家去了,如果这种时候了还不相信汉军,还防着他们,才是自曝其短呢。&a;dq;
周培公诚心诚意的说道:&a;ldq;皇上圣明!皇上是天下万民的皇上,并不是满族一族的皇上,汉军将士得到重用也会拼死力敌。百姓们并不愿天有二日,国有二主,他们也想过太平日子。&a;dq;
康熙说道:&a;ldq;不错!你们知道百姓为什么愿意跟着朝廷一体吗,就是因为跟着朝廷有太平日子过,跟着叛军则终无善果。&a;d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