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夏他们赶过去的时候,巡逻队的人已经把摔进去的队友给拽上来了。这几个人都是六队的,摔下去的那人是个东北小伙儿,人长得高高大大的,他的队友都叫他东北虎。东北虎这一跤摔得挺结实,脚脖子扭了,额头也蹭破了,半边脸都是血。
刘恩正也急急忙忙赶了过来,点了几个队员打算下去检查一下。
等大家把工具拿过来,洞口扒开大一些,才发现下面的地洞看着像是人工搭建的取水设施,有楼梯从地面一直通向下方的平台。平台中央有石块垒起来的井台。只是年代久远,井架都已经腐朽了。平台一侧还有楼梯。
毕老也对这种古迹好奇得不得了,刘恩正带人检查的时候他也跟着下去看了看。上来之后对大家说下面就是古时候的居民搭建的取水房。
西部地区天气炎热,风沙又大,取水的设施一般不会露天修建。建在地下的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特别奇怪。
井台旁边有楼梯,再往下走就是地下河的河道,修建得挺工整。不过年深日久,地下河已经干涸了,至少他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地下河道是没有水的。
毕老被这个地下洞穴勾起兴致,吃晚饭的时候还在说取水房。明夏对地下河什么的并不是特别有兴趣,他只是单纯的爱听毕老讲课,毕老这个人学识渊博,口才也好,不管什么话题由他讲来都显得特别生动有趣。
“这里以前到底是什么地方,不知道。所以也无法判断这里的人都有什么样的风俗,不过这个取水装置,跟新疆那边的坎儿井倒是有些相似之处。”毕老因为有了新发现,整个人兴奋的像小孩子一样,“坎儿井你们都知道吧?”
明夏见他目光扫过来,顿时有种课堂上被点到名的感觉,不由自主的磕巴了一下,“……好像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从地下引水浇灌绿洲的什么系统。”
毕老对他的回答不大满意,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说:“吐鲁番盆地北部和西部的雪山,每年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打造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出来灌溉农田。”
“坎儿井的结构,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蓄水池四个部分组成。咱们今天发现的这个地洞,结构上很像坎儿井的竖井,下方连接地下水道……不过年代方面还真是不好确定。”毕老说着又陷入沉思。
明夏偷偷抹一把汗,从听课的人堆里挤了出来。
听课他是很乐意的,但总是被点名回答问题就有些让人紧张了。而且毕老提问还往往是他的知识体系之外的东西,真是……压力山大。
南江在一边偷笑,“听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明夏想了想说:“这个地洞的出现可能真的是个意外。跟咱们的任务没有关系。我觉得还是把洞口封起来比较好。毕竟是古迹,就这么敞开洞口露天放着,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被破坏了,或者被沙土埋起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