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噗的脚步声快速的响起,短跑运动员近距离的起步加速,充满着难以形容的力量和速度感,骤然的爆发似乎如同一辆瞬间加油的跑车,“嗡”一下就狂飙而出。
从苏祖起跑之后,李志忠跟着走到了距离起跑器不远的终点线位置。终点线边上,张平秋站在跑道内侧边缘的位置,手里同样握着一个秒表,远远看着苏祖绕着400米的标准跑道飞奔的身影。
滴答滴答……几十秒的时间一瞬即逝,从弯道起跑线开始的苏祖,此时已经跑完了一圈,冲过了终点线。同一时间,李志忠和张平秋也按下了手里的秒表。
“43秒22!”张平秋报出了手里秒表的时间。
“43秒17!”李志忠看了眼秒表,也跟着说出了这一组的成绩,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还算不错,比起之前有所提高。”
“确实是,这两组的成绩都很不错。”张平秋也笑了这回答。
跟着一个训练成绩总是能够进步的运动员,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够看到对方有所进步。付出就有回报,在训练场达到了高水平的运动员可没那么容易实现。
“速度耐力的训练还是很有效果,我觉得,换成电记的话,差不多也能够破国内的400米纪录了。”张平秋拿起记录本,将这组的数据成绩填写上去,抬头朝李志忠说道。
“水平到了,破国内400米纪录不是什么难事。”李志忠轻轻点了下头,“关键还是这个训练方式能够提升后半程的速度,洛伦·西格雷夫建议我们要重视速度耐力,这点以前虽然有训练,但还是没有认真抓起来。”
“100米是95%的无氧代谢,200米是90%的无氧代谢,10%的有氧代谢。到了四百米这个有氧比例就到了20%-30%,他们给出的这个比例数据听说是经过了大量运动员测试得出来的。”
张平秋最近这几个月的时间,除了和李志忠去了一趟德州外,其他时候都在G学院跟着学习,也算开了眼界。各种高端的仪器设备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很多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都是有着科学技术支撑知道,十分细化,一个训练方案不会简单的停留在表面。
比如对方提供的这个训练方式细化得很精细,一般速度训练(最大速度的50%-70%),就有三种,>100米,>200米,>80米的,这是有氧类型的短跑速度训练,每组恢复30秒,总共要跑个一千米到三千米左右。
还有无氧类型的速度训练,针对无氧和乳酸的20-80米冲刺训练,此外还有针对速度耐力和专门耐力的几项训练。
这些训练方式不能说之前都没接触过,毕竟短跑训练的方式总是逃不过那几种。但很少有像人家这般精准细致,从每组训练的锻炼目标是有氧,无氧,混合,糖酵解,乳酸忍耐,还是休息时间的间隔,呼吸频率,血液供氧之类,都有着很清晰的报告。从训练的目标,到需要的成果和采取的方式,很多东西拿到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员手里,瞬间一目了然。
而在李志忠和张平秋讨论的这会时间里,一旁在跑道上,苏祖正叉着腰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不时皱着眉头,露出几分肌肉酸胀的痛苦之色。
跑400米和跑一二百米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才测试了两趟全速的400米,就让苏祖感觉有些劳累,需要过渡一番,才能渐渐恢复过来。
在跑道上走动了一段时间,苏祖觉得气血都渐渐平复,才在场边找了把折叠椅坐了下来,两脚左右互蹬,直接就将钉鞋给脱了。
他在G的训练,开始是由洛伦·西格雷夫进行指点教学,到了后期慢慢的各种训练计划出来,洛伦·西格雷夫来的就比较少了,主要执行还是自己的教练李志忠和张平秋两人,统计各种训练数据和安排时间。
训练的强度和之前相比也有所提高,主要是训练时间缩短。同样的一些耐力和力量训练,以前完成的时间需要两小时,而现在则要求是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