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市的好处是明显的。稀缺的物资,渴望的知识,都能通过这个方法获得。何必要打仗呢?劫掠的好处是部下的,战争的成本却是铁吉的,更何况还要时刻提防着那些反目的兄弟们。不如背靠着富庶的大庸,尽情享受余生。
顾争鸣是个出色的说客,他的一切建议都是替铁吉打算。铁吉被打动了,他同意了顾争鸣的建议。议和、通市,还有接自己的孙子回家。没有比这更圆满的了。
密谈进行的很成功,顾争鸣连夜返回彭城。铁吉亲自送他到鹿砦前,笑着问道:“贵国的唐阁老一向可好?”
顾争鸣怔了怔,只得说道:“唐阁老身体康健。”
“请总督大人替我带句话,”铁吉道,“我的肠胃一直不好。”
铁吉的肠胃不好,又与唐阁老有何关系呢?顾争鸣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还是答应了,并且在给唐挽的信中,提到了这一句。
不多时,唐挽的回信到了。她让顾争鸣转告铁吉,少吃高粱面。
铁吉闻言,哈哈大笑,道:“互市一开,就能吃到你们中原的稻米了。想必我的肠胃也能慢慢好起来了吧。”
这些对话都发生在唐挽和顾争鸣之间的密函中。真正的议和奏折,九月才传回京城。
得知铁吉已同意议和,知情的几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庸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鞑靼,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能为西北边防减轻压力,为大庸迎来哪怕十年的修养生息,这场议和就是值得的。
战争的阴云散去了,朝内的气氛也缓和了下来。危机解除,京城百姓们的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神色。之前那些诋毁新法、诋毁党派的言论,霎时不攻自破。街头巷尾一时又传出歌功颂德之声。
然而唐挽却没有那么乐观。铁吉的态度早在她预料之内,真正的麻烦却在朝廷。
十月,顾争鸣再次上奏,请议三项大事。第一是封,便是铁吉及其子弟的封号;第二是贡,即铁吉及其属部的入贡时间、入贡周期以及入贡数目;第三互市,便是封、贡完成后的通商之事。
互市是和谈达成的基础。可偏偏就互市这一条,在朝廷中引发了非议。
马市已被禁止了几十年。至和年间卢焯等大臣联名请求禁市的上书,又被有心人翻出来,在朝野中传播。可今时不同往日,过去的政令已无法指导今日的时局,这是满朝上下的共识;反对专政,大事须由公议裁决,这是另一个共识。于是廷议又开了,这一回所有的官员都要参与其中。
封贡两项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不必再议。唯独互市一项,官员们立时被分成了两派。反对者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鞑靼内部制度混乱,互相之间有战争也有往来,开市之后,难免交易的资源落入尚在敌对状态的部落手中,那就是养虎为患。更何况互市势必引发边防疲惫。万一对方再次发难,岂不又面临外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