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科学家们也没有让姚源失望,他们在这两个月内不停计算,实验,模拟,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给记录了下来,然后分析解决,从一开始在大型小行星上挖掘,然后建筑一个简易的空间站,再到十二余万人的转移,反重力系统的转移,维生系统的安装,晶石反应堆的制造,等等一切问题都已经解决。
整个施工时间大约三个月左右,之后便可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希望号改造计划,也即是说,从希望号登陆到改造完毕,期间一共需要花费时间四个月左右,而期间并没有任何可能发生的危险。
与此同时,就在姚源与科学家们讨论着时,在检测室内,几个人员正在聊天着什么,忽然间,在恒星辐射与磁场的检测屏上,那条曲线重重的跳动了一下,接着便回归了普通,仿佛刚才那跳动一下并不存在一般,而几名人员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切……
第十章:外星植物应用法
希望号经过两个月的宇宙航行,终于飞临到了那处正在形成类地行星的小行星带处。
这里的小行星带与之前那处正在形成的气态星球小行星带又有不同,在气态星球外围的小行星带,其最大的也不过数十立方米而已,基本上没有超过几百立方米的小行星存在,而且其分布密度也并不大,甚至可以用稀薄来形容。
但是这一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从最外围的小块小行星,几立方米,几十立方米,几百立方米,乃至几千几万立方米的小行星体都有,而更内部,则是有着几颗大如恒星系中卫星级数的小行星存在,当然了,不是规则的椭圆型星体,而是外型不规则的碎片样,相互碰撞融合后的模样。
科学家们挑选的便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小行星,根据计算,这颗小行星有着地球十二分之一的重力,已经足够让希望号依附其上,而不会因为无重力状态而随机漂移,同样的,这颗小行星的大小极其重力计算出来的结果,它并非是那种陨铁类的星体,其主要结构依然是岩石层,这也就有了挖掘的可能,否则一整颗的金属或者钻石类星体,你去挖掘试试?
综合上述原因,希望号的降落星体便选择了这一颗小行星。
不过在降落前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做,因为沙漠星球上吃过的亏,所以这一次的降落前期,希望号内的科学家与技术工作者们,已经制造了十多颗探测器,在希望号飞临这颗小行星上空时,就已经将这十多颗探测器投掷了下去。
接着便是一系列的探测手段,测算重力,测算其磁场,测算各个数据等等,这一次却并没有出乎科学家们的计算结构,和他们的计算结果完全符合,如此,当飞临该小行星体的第三天时,希望号开始了降落事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