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宁衍摇了摇头,说:骑兵大多都是从禁军和京城军中来的,就算是膘肥马壮,但到底没怎么上过战场,经验不足,数量也不够。何况若是急行,赶到南阳府时大家也会疲累至极,打起来也不占优势。
那就第二种。宁怀瑾说:陛下也发现了,自从西北的谢家军汇入之后,大军行进的速度明显变慢,臣前两日着重观察了一二,发觉倒并不是兵将速度变慢,而是兵将人数太多,路却没那么宽,以至于拖慢了行军速度。臣年轻时看过兵书,若遇这种情况,可将大军分割成几股,按照各自配比,走不同路线到达战场。
这倒是可行,宁衍想。
宁怀瑾说着站起身,从行囊中取出一副牛皮绘制的舆图来,摊在了宁衍面前的桌案上。宁怀瑾拉过烛台压在舆图的其中一角上,坐在宁衍右手侧方,指给他看。
到现在为止,我们离南阳大约还有四百里的路程,若想不伤根基地急行,大约每天能走百里。宁怀瑾说:陛下可以暂且撇开辎重粮草,从边城守军中挑选几支身体强健,经验丰富的,与骑兵一起走我们原定的这条最快的路,由谢将军亲自带队。这样若到了南阳便被袭,谢将军经验丰富,也不至于被人打个措手不及。
至于其他的辎重部队和步兵,可以再左右分为两股,分别从信阳方向和山阳方向两面行军。这两条路虽然路远,但好在信阳那头地势平坦宽阔,想必也会走得容易点。宁怀瑾说:由郑小将军带一队,臣与陛下再带一队,虽说会晚两天到达南阳,但也不至于误了事。
宁怀瑾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是先前便已经看过多次这图,心中已经有了谱。
宁衍转过头去,接着灯火的掩映看着他的眉眼,说道:皇叔对兵法知之甚详。
兵书多看了几页,纸上谈兵罢了。宁怀瑾摇了摇头,说:还是得问过昭明的意见,才好免得有疏漏。
不必问了,臣也觉得王爷说得甚是有理。
因着要出宫亲征,宁衍不好带何文庭出来,在营中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礼数。
谢珏方才刚好在外头点卯完毕,掀开帐帘从门外进来时,正听见这一句,忙接道:臣方才出去,也是在琢磨这件事。
那昭明怎么看。宁衍问。
六十万大军一起行路,确实难了些。谢珏说:臣觉得王爷说得甚是有理,将大军分成三股齐头并进,比现在一门心思挤在这条窄路上强得多而且长乐王兵临南阳,若真想打,不出两天,南阳府尹便会自顾不暇,管不到周遭的村镇去了,能早到一天还是好的。
只是有一点。谢珏道:粮草辎重倒不能完全分割,往山阳方向的那条路山地较多,虽然步兵易行,但也容易被埋伏。步兵防袭能力较差,若是宁铮有心,在那条路上设卡子也不必人多,二三十人便可,看准了时机从断崖处一把火下去,粮草就危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