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宁铮手里也不都是草包,先前因阵线拉得太长,手中将领不足的缘故才吃了许多亏,现下阵线收拢,兵力集中,反而开始硬气起来。
谢珏推进的步调明显慢了下来,仗也不像前些日子那样好打了。
而宁衍也没再回后方,而是顺势随军向前,跟着大军向前推进。
只是宁怀瑾不同意宁衍亲自带兵出征,所以他大多数时候都待在中军大营坐镇,乖得很。
宁铮败势已显,再怎么挣扎也是浅塘里的泥鳅,翻不出什么大花样来,宁怀瑾本着谨慎有余的性子,跟谢珏商量了几次,都决定不必分兵,还照先前的部署,由郑绍辉守好信阳府,谢珏和宁怀瑾同行推进,一点一点地蚕食安庆府的属地。
宁衍对此也没什么异议,前线阵地打成这样,他也不必担心宁铮会转头向江南两府发难了,否则只要宁铮敢分兵回去,谢珏就必定急追直上,趁机打对方一个进退两难。
除此之外,为什么宁怀瑾重回前线后越打越慢,宁衍也大约能猜到一二恭亲王无非是想给长乐王一个低头的机会,若是宁铮肯自己投降,倒也省了两军许多折损。
恭亲王开源节流,过日子一向是精打细算,宁衍向来喜欢看他为了自己百般筹谋的样子,便什么也没说,都随他去了。
宁怀瑾本以为这场仗打到现在,结局已定,再没什么波澜了。
可当他真在庐州府阵前见着宁铮时,心里还是不免咯噔了一声,莫名地升起一股不安来。
小皇叔,幸会。
宁怀瑾紧紧地皱着眉,被他叫得十分反感。
真是奇怪,宁怀瑾想,明明都是同一个称呼,从宁衍口中叫出来,怎么就比宁铮嘴里的好听这么多。
倒不敢忝受一句皇叔。宁怀瑾话说得很不客气:家中家训颇严,可不敢出犯上不敬之徒。何况本王与你自来无甚交情,既然现在阵前相见,也不用多余攀这个客气了。
宁铮身披轻甲,居高临下地站在庐州府的城墙之上,闻言讥笑道:本王总在母后的信里听说小皇叔,经年累月地,也算是久仰大名了。
宁怀瑾冷笑一声,道:那真是本王之幸了。
宁铮不提阮茵倒也罢了,一提起阮茵,宁怀瑾就不免想起宁铮与阮茵联起手来在宫中给宁衍下毒之事,心中没火也被他硬激出了三分。
宁铮年近不惑,一张嘴也比十年前厉害许多,他的目光在宁怀瑾身上打了个转,紧接着又落到他身旁的谢珏身上。
谢小将军。宁铮笑道:别来无恙啊。
谢珏顿时捏紧了手里的长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