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哪怕勉强从账上抽出一笔钱,去成功买到一个好剧本。
可接下来,还要考虑怎么把这个好剧本制作出来……
问题来了。
如果钱都花在了买剧本上,制作费用又该从哪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米尔森先生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感。
本来由于《卖花女孩》惨败的事情,他自觉元气大伤,很受打击,短时间内其实并不想再折腾什么,甚至有意在避让下一个演出季,只假装不存在,老老实实地休养生息,等彻底缓过这段时间,再重新振作,去好好排一部剧出来……
想法是很好的。
但这就好像年年都是受人瞩目的领舞者,今年突然成了看台乏人问津的观众一样,毫无参与感,还满心不甘。
于是,这才有了他和朋友一起相约,主动去挨个儿观看近期上演的,所有颇受剧评家好评的剧目,潜意识里未尝不是想借此找些灵感,以备东山再起。
然后,机缘巧合之下……
他撞上了阿尔。
在不懂行的人看来,阿尔的赚钱经历平平无奇,不过是买进卖出的小把戏。
但事实上,“幸运的阿尔”早就名声远扬。
要知道,很多资深票贩子都没办法像他那样总能买到热门票,再高价卖出。
多数票贩的生活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比如,米尔森先生那部《卖花女孩》曾坑惨不少人,高价买来、囤积的票,结果到了最后,全卖不出去,变废纸。
只有阿尔是真的买一笔赚一笔。
这要是彩票,恐怕早有人来调查他是不是有什么内部消息了。
但戏剧这玩意儿……
正常来说,一部剧到底能不能火?
不到最后一刻,是连内部人员都不敢轻易断言的。
由此,每每猜中结果的“幸运的阿尔”似乎就更具传奇性了。
但米尔森先生的想法却另辟蹊径,直接否定了迷信的运气论,反而认为阿尔是眼光精准、天赋异禀,对戏剧有着天生的敏锐和感知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