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怜花连连点头:“老板真会揣摩不同人的心理。”刚感叹完,沈怜花又发现不对劲,“可是老板!这样又回到了我最初的问题,我们根本赚不到钱啊!”
苟玳笑笑:“其实不然。”
苟玳为沈怜花讲解了设计活动的初衷。
首先,课程免费并非完全的免费,其有前置条件——【一课不漏完成全部课程】。
参与活动的产品是每周一课,至少十二课时的产品,也就是说全部完成,满打满算需要三个月时间。若中间缺一节课,返还费用时则要扣除15%的“资源浪费费用”,二节课30%,以此类推,若旷课超过七节,则无返还。
别说经常有个头疼脑热、家庭琐事的老人了,就是心无旁骛、全心学习的学生,大多也难保每节兴趣班都参加。因而能收回相当一部分“滞纳学费”。
其次,可以迅速实现裂变效应,并获得资金的时间利率。
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口耳相传,很快就能知道这里有“免费兴趣班”。【不怠学习】也可以做一些互动,比如拉三个人参加免费兴趣班,即可获得养生壶、米油套餐等等。有力度的活动,裂变效应非常显著,能够短时间积聚大量新生源。
大量的新生源,也就带来大量现金流。这些现金有至少三个月的利率,他们能将该笔现金流投资于其他高额回报的项目上。
再其次,大量的生源能在兴趣班的氛围中,自然达成部分转化,并获得可观的后端盈利收入。
自然转化显而易见,只要课程质量好,会有一定程度的人选择继续深入教育。而一周一课的低频率,也有时间让老年人生源观摩其他兴趣班,从而引发兴趣。这时再给个折扣,大概率能谈下收费的新课程。
后端盈利产品则是相当可观的一块收入。
老年人上兴趣班,许多地方需要道具,比如书法班需要笔墨纸砚,乐器班需要各种乐器。
这些物件课堂都有提供,但要课后练习,则需要老年人自行采购。这时候,【不怠学习】就能利用自身优势,推销这部分产品。
除此之外,一些课程本身并不需要使用道具,但在上课过程中会出现部分产品,比如《科学带娃》课程中,会出现小朋友益智书,互动玩具等等,其上课过程就像潜移默化的广告,激发老年人购买欲。【不怠学习】也能提供购买渠道,获得利润。
最后,是大量生源所带来的营业外收入。
当外界知晓兴趣班内有大量老年人,不用他们牵线搭桥,许多老年人旅行团、老年人用品店等就会找上门,寻求合作,【不怠学习】便能获得可观的合作费。
除此之外,兴趣班外的 LED屏、报刊架等,也能收取这些厂家店铺的宣传费、广告费。
沈怜花听完苟玳的分析,不得不感叹老板思虑深远。
“果然是‘得用户者得天下’的时代啊。”沈怜花一点就通。
对比下当初打车软件、外卖软件几十亿几百个亿的烧钱抢用户,这一点免费课程实在小巫见大巫。
==
苟玳设计产品真的是为了抢用户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