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家一直在提倡网络祭扫,其早已不是新鲜业务。
丧葬协会设立的公墓陵园网站, 民间自行创办的扫墓网站等, 早已层出不穷。基本上每个陵园都会配套该项服务。
网络祭扫有肉眼可见的好处——
不用烧纸、放鞭炮,减少污染,对环境有益;
减少节日火灾、交通拥堵等问题, 对社会有益;
不用千里迢迢去陵园折腾, 身心轻松, 对个人有益。
然而网络祭扫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像是一个空有概念却并不被社会接受的边缘体。
莫说社会的争议, 便是布岱公司内, 众人显然也对其多有排斥。
傅巧明颇有看法:“不是我说, 现代人什么东西都是速食的,友情是, 爱情也是。以前还能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盼望和美好,现在全程微信恋爱、分手。这个月结婚下月离婚的一堆,都和儿戏一样。难道连祭拜个长辈也要速食化?没钱的网上点个免费香,有钱的买点道具,开个白钻,像布置QQ空间一样布置灵堂?成何体统?”
沈怜花也难得不和傅巧明抬杠,赞同道:“祭拜这事, 重要的是有这份心,不拘泥于形式。可怎么说呢, 还是要回家祭扫才会有感觉, 和亲朋聚一聚, 看看家乡长辈, 顺道踏个青。我们那里有‘清明夜大如年’的说法。虽说扫墓、献花、烧纸也只是一种形式,可把这些放到网络,就变成了儿戏的形式。”
上官静娴则喜欢数据说话,在众人讨论时,已经立马搜索好相关论证。
“这里有一组去年的调查,是《北城日报》在清明发起的关于网络祭扫的问卷。对于网络祭扫,有42%的网友认为无所谓,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40%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是对传统文化不尊重,有悖于清明的意义;只有18%的网友明确表示,赞同网上祭扫,认为其是符合新时代形式的祭奠方式。”
“若这组数据说明不了问题,其另外一项问卷更有针对性,几乎是同一批用户,调查在各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会选择网络祭扫还是回家扫墓。76%的用户明确表示回去,23%的用户表示看情况,只有1%的用户明确表示选择网络祭扫。”
“很显然,网络祭扫对于国人的传统观念,依旧是很大的冲击,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项目。”
上官静娴说罢,王飞牛也难得没有当“苟吹”,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实是否有悖于传统习俗倒是其次,我们是商人又不是消费者。更重要的,还是这个项目是否盈利。线上祭扫项目其实已经出现很多年,但至今能够存续的网站极少,也很难成规模。如果他真的好盈利,早就有大量资本涌入该行业。”
刚回归工作岗位的肖钱也站到了统一战线:“怎么说呢,会用网络祭扫形式的人,应该是不太拘泥于传统习俗,比如像我。可像我这种不信神灵不信来生的人,我认为活着对人好重要,死了就是一把土。我连生死都看开,也不在乎祭扫形式,又何必在网络上假惺惺呢?”
李小白摇摇头,习惯性吟诗一首:“扫墓祭祀缅故人,寄托哀思承传统。网络扫墓多儿戏,敛财死者恐争议。”
面对布岱核心员工的零支持率,苟玳非但没有恼火,甚至有些愉悦。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