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这些传统文化,不是喊喊口号,卖卖苦情就可以的。说到喊口号和卖苦情,那些官方媒体做得还少么?可是有什么效果呢?唏嘘过后,民间艺术还不是越来越没落?现在是市场经济,说得现实点,没有钱,什么都是虚的!情怀能换面包吃吗?!
在沈旭辰的保护项目中,我们不卖苦情,我们不卖情怀,我们要直接把这些民间艺术品换成钱,有了收益自然就能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
这么说吧,哪怕华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很便宜,但人工的东西就是卖得比机器生产的东西贵。打个比方,那种绣大幅十字绣用来换钱的,还少吗?06年,一幅长达22米的《清明上河图》被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以388万的价格收购,多好的一个例子!
要是老艺人的刺绣、剪纸等手艺能卖出高价,自然会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而有了年轻人的加入学习,那么这一种手艺就不会没落。你可以说,拿老艺人的手艺换钱是玷污了艺术,但如果艺术本身失去了传承,它继续保持清高有什么用?
华国不缺资源,但缺发现、缺开发、缺现代化的融合与再创作。民族魂不在于汉服,在于汉服背后的文化。复兴文化,不在于形式,在于继承jīng华,然后做出创新。
沈旭辰心中的世界无限宽广,但他目前能做的还是有限,只能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沉稳而坚定地走下去。
除了这些文化方面的相关工作,沈旭辰在科研这一块,也需要花费心力,或者说,更需要花费心力。因为,关于文化那一块的,沈旭辰只需要提出一个设想就可以了,他只管把握大方向,其他的事情都有别人去做。但在科研这一块,因为涉及到系统的缘故,沈旭辰却无法让别人参与进来,他只能自己埋头研究。
目前,沈旭辰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前几年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来。
在研究制造地震预警仪的路上,沈旭辰和程以华也是走过弯路的,有些弯路走到底最后被证明是死胡同没有研究价值,有些弯路却值得研究。不过,在当时,因为时间有限,沈旭辰没有继续研究下去,只求抓紧时间把预警仪做出来。而现在,他有了时间jīng力,倒是可以回头看看,然后把那些有价值的地方都整理出来写成论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