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已经暗中糙拟册立太子的诏书了,虽然皇上的旨意未下,但韦景曜相信,这旨意很快就会下的了。
时也,命也,这样的结果,他实在是想不到啊!
实在是想不到。这沈华善的眼光真是毒,早!就选中了十二皇子,若是十二皇子得立,沈家这从龙之功,谁都比不上啊。韦兄,你有一个好属下啊。申科笑了笑,也附和道。
从容妃出现在沈家及笄礼上,到荣平郡主下嫁沈家,再到沈家和钟粹宫的密切联系,这种种事qíng都表明,沈家是支持十二皇子!
真相应该是,沈家暗中为十二皇子的登位做了许多事qíng,只不过他们这些朝官都不知道罢了!
付出几多就会收获几多,这是天注定的,这沈家,势不可挡啊。
韦景曜点点头,赞同申科的话语。对于沈家的从龙之功,韦景曜除了感叹几句,倒也没有多余想法。
按照大永律法,新君上位,他这个中书令就必退的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理所当然的。以后这朝堂,是另外一朝臣的天下了,和自己gān系实在不大了!
再说了,眼力不如人,谋划不如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韦景曜又想起了母亲韦老太君评价沈家的话语,也暗自庆幸母亲和沈家jā好,这样就算自己退下来,也没有什么坏影响。
申科的想法和韦景曜差不多,他想起了已经过世的俞谨之,想起他在国子监说的那一番守正之道。
俞氏和沈家是姻亲,想必沈家家风、训导也不会差的,有沈家辅弼十二皇子,他们这些老臣也可以稍微放心了,或许,以后朝堂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京兆大局已定,他们这些老臣,也该退了。
八月初一,长泰帝临大朝,宣布立十二皇子上官景安为太子,令司天台卜吉日,行礼授玺,再移东宫,配设太子詹事府,而后,太子临朝听政,学习为君之道!
同时,下令加封容妃,擢其为容贵妃,赞曰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qíng鉴悉,每垂赏叹,令司天台卜吉,授金册金印。
另外,下封王令,分封诸皇子为王!
封二皇子为庸王,以云南昭通为封地,封三皇子为悯王,以甘肃岷州为封地,封五皇子为哀王,以关内遵州为封地。太子授玺后,诸王立即前往封地,非诏不得入京兆!
此外,诸王不世袭,实行推恩之举,规定诸王府不得设府兵,封地赋税三一可用等等,其余皇子待出宫开府后再封王,待遇一与前同!
短短三个旨意,却令朝臣反应不一,惊喜有之,愕然有之,平淡有之。
但是,朝臣对长泰帝的旨意都没有异议,纷纷赞扬长泰帝英明决断,臣等自当遵旨而行。
中书令韦景曜、司天监君复乐和尚书左右仆se萧厚仁、卞之和出列领命,祝贺大永国祚绵长,称臣等定不ǔ命,一定会办好这三个旨意的,请皇上放心云云。
中书侍郎沈华善脸上一直带着笑意,眼神却深不可测。
长泰帝这三个旨意,既在他意料之中又在他意料之外!这之外,更重要,也更令他心惊。
册立十二皇子为太子,在他意料之中。沈家做了那么多努力,如果储君人选还不是十二皇子,那么沈家也不必存在了。就目前京兆的形势和长泰帝的心思来看,这是必然的。
加封容妃,同样在他的意料之中。抬高容妃的身份,使得十二皇子子凭母贵,这一环接一环,是皇室常有之事。加封容妃,这是必要的。
分封诸皇子,实在令他意外!他没有想到,皇上会给这几个皇子以这样的尊荣!
分封,有封地,也就是有赋税,虽然不设府兵,但是这样的待遇,对这几位皇子来说,比现在圈禁或厌弃的待遇好得太多了!
原本他以为,这几位皇子已经尽失帝心的了,尤其是五皇子,有李妃和李斯年私通之事,又有西燕使者勾连之事,皇上已经对他起杀心的了,不然早前也不会有误食毒物的事qíng。
那么,在这样的qíng况下,皇上为什么还要下封王令?还要给这几位皇子这样的尊荣?不怕他们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再掀夺位的làngá吗?不怕他们有朝一日势重心重,再带来臣心起伏吗?
这,不是给十二皇子添堵吗?按照惯常的做法,皇上应该为储君扫平一切障碍,以便储君能顺利继承大宝的。既然十二皇子尽得帝心,皇上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随即,沈华善微微笑了起来。皇上下此封王令,将这几位皇子逐去偏远的地方,实是用心良苦啊!
他差点忘了,皇上既是君,也是父。君父君父,用心良苦!这样的旨意,他早就该想到了的!
父母为子女计,是为长远计。皇上的旨意很明确,立十二皇子为太子,将来这个皇子就是国之君主,而对另外的皇子他有封王的安排,又规定不设府兵、赋税三一,这就杜绝了他们谋反的可能,却又足以让他们做个逍遥自在的富家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