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就是不掺和这些事的,比如三法司。
毕竟议政处相当于六部的上级总管,代表的是臣政。而在本朝,政、法、军三者是大致分离的,这一点在议政大臣的人员设置上体现得就很明显。
虽然为了广纳意见,三法司等法权和军权部门中也有能成为议政大臣的,但数量相对较少。比如大理寺中的议政大臣就只有大理寺卿和少卿。
锦衣卫、禁军、通政使这些是直属皇帝的私人部门,同样不属于臣政,因而也只有为首的一两个最高领导人能成为议政大臣。
而像翰林院、六部这些专职政权的部门,其中的议政大臣就非常之多了,上至尚书,下至各种分支的小长官、京城官员、地方官员等都有。
而且一般而言,代表法权和军权的长官都会有意识地避嫌,不跟其余大部分代表政权的议政大臣走得太近,掺合事情也较少。
正在云丹思考的同时,其余大臣听了首辅的话,也渐渐安静下来。
在一片久违的静谧之中,首先发话的是工部尚书。
他首先将此次由端王、京兆尹和锦衣卫指挥使汇总上来的情况略谈了一遍,接着便将手上的那些文书传递给众人一一细看。
接着,便是一同前往出宫的那些其余六部官员开始各自的观点陈述。
云丹是跟着一起去的,基本上的情况也早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因而没有过多地去听,而是饶有兴致地观察起了旁边众人的反应。
在这期间,已经有不少人忍不住在底下蠢蠢欲动,或是认真记着要点,或是与身边的人窃窃私语,或是在面前桌案的纸上挥毫,似乎是在打稿子。
然后,就来到了万众瞩目的发言环节。
这些个一堆议政大臣,云丹根本就分辨不清到底谁是谁,谁又有个什么职位,谁的人际关系又如何,谁又属于哪个派别
随着时间过去,他们的言辞也变得愈来愈激烈,云丹的脑海也越发混乱,只知道仿佛有无数个不知姓甚名谁的炮弹在耳边争先恐后地炸响。
“简直是一派胡言!”
“如今点翠街居民虽已得到安顿,但长久之计未议,若在此时贸然将京兆尹革职,百姓只会惶惶不安!只怕会引起动荡!”
“京兆尹失职是有目共睹的事,我看大人是要打着民生的名号徇私包庇!”
“在下附议!有道是奖赏分明,既已铸成如此大错,就算不是故意为之,又能如何?”
“京兆尹恐能力不足以胜任罢!”
“那大人倒是说说,将京兆尹革职,谁来顶这个位置?”
“在下隐约记得,令弟似乎是京兆府二把手?”
“啧啧,借着民难趁机爬位,这种事也做得出来啊!真是令老臣万分敬佩!”
“不过这也像是大人会做出来的呢,在下早就见怪不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