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村里也多了几个特色的小社团,一个就是刺绣班,尤红芳在村里是有几个徒弟的,她精神头不好的时候,就让两个徒弟代劳,精神头好了就自己去上上课。
小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居然也能当上教书先生了,一时间特别激动,特别感动。
虽然这个教书是代称,带却带给她满满的成就感,尤其是当那些小姑娘学会了一个刺绣技法找她求表扬的时候,她那心里,乐得直开花。
而另一个就是晏楚炀的大木作兴趣班。
小老头子还是把格局打开了,在全村进行了招揽,希望对大木作感兴趣的孩子都可以来找他学习。
结果报名者寥寥无几,不,确切地说,只有自己家的孩子给了他面子。
他这才明白晏姝为什么一开始就让他在家里的孩子里选了。
因为他是爷爷,是姥爷,孩子们没得拒绝,可外人就不这样了。
这年头大木作不吃香,学了干什么?
经济适用才是老百姓的首选,所以,晏姝早就猜到了结局。
小老头子是有点伤心的,不过他还是振作起来,每天晚上和每个周末,带着孩子们研究他刚刚做出来的榫卯结构。
一时间,倒也让老幼两代人消弭了代沟,玩到一处去了。
在这些孩子里头,还是晓萌学得最用心,最敷衍的则是苏锦娘的宝贝儿子晏家玮,经常是一个人闷在角落里弹玻璃珠子玩。
理都不理爷爷一下。
晏楚炀什么都不说,心里却还是忍不住感慨,小子有什么好?
小子从来就没女子贴心,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偶尔有几个,那都是打着灯笼找不到的好小子了。
哎。
晏姝过来看过几次,第五次来的时候,给小老头子带了画笔画板画纸尺子等工具。
晏楚炀清理着院子里的木屑,不解:“这是做什么?”
“把你脑子里的知识写出来画出来,爹,你不要气馁,起码晓萌是真心想跟你学的,还有,出版社我让怀誉的亲爹联系好了,只要你肯写,那边就能给你出版。你想想,咱们村才多大?全中国多大?这么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是不做点什么,不是太可惜了?你放心去做,出版的费用我包了。”晏姝自打有了这个想法,就拜托杨怀誉去了趟县城。
找他那个在文化界还算有点分量的亲爹,林仲远不负所望,真把这事个办妥了,但是他说,这是自费出版,因为晏楚炀早就没什么名气和威望了,写的书也不一定有人看。
晏姝没意见,就当花钱给小老头子买点乐子,多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