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大婚之前,太子都没有对容菀汐做什么,在大婚之后,尤其是在争这督办之职的紧要关头,他是更不可能让这事有横生枝节的机会了。
如果容菀汐能平安回来,那么这事儿,交给京兆尹府和刑部之后,估计也就草草了之。但如果容菀汐不能平安回来,这可是王妃被害的大事,父皇一定会过问,想要草草了之,便不那么容易了。
而且在这时候,太子根本没有心思去对容菀汐做什么,他担心在途中横生枝节,若是一朝暴露,便满盘皆输。
确定了容菀汐不会有危险,宸王才这般悠闲地等着太子的戏。
只是心里也已经确定了,今天是被太子摆了一道,这闷亏,他不想吃,也只能咽下去。
因为为今之计,最好的应对方法,只是让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了太后那里,自己只消说明这事儿的过程,皇祖母自然心中有数。只要皇祖母心中有数,父皇听了这事,自然也会明了。
第五十三章 :将计就计
太子会因这事而挤掉他、得到督办之权,这事儿是一定的,但即便如此,他就真的赢了么?
有的时候,得到未必是好事,而失去也未必不是福。
重要的不是这件事情的结果,而是父皇能不能从这个过程中窥见到什么。
如今父皇扶植自己,为的只是和周氏一族的势力相抗衡,实际上,对太子本身是没有什么不满和铲除之意的。但父皇心中想来清明,这件事情,父皇应该能想到是太子故意加害。即便出于父子之情,心中不忍确认,但怀疑,却总是有的。
有了这一番怀疑,便是日后所有疑虑的根基。更何况,有了这一番怀疑,父皇又岂能真的责怪于他?估计也只是点到为止罢了。
这事,太子的思虑可谓周全之极,只是千算万算,忘了算计到父皇的英明。
其实对于整治三淮河道的督办之权,太子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动。由着他担下这个重任,在过程中,再找他的错处。届时整治河道一事牵涉甚广、需要处理的事情极多,他难免会有一些一时疏忽、顾及不到之处,那时候太子再出手,只消稍稍做一些手脚,便会神不知鬼不觉的,杀他个措手不及。
所以他一直担心的,反而是太子不和他争抢这个督办之权。
在父皇授意他提起整治三淮河道一事之时,他就不想要担下这个督办之权,不想要做这个人人都打得到的出头之鸟儿。但父皇既有此授意,他是绝对不可能在此事上让父皇失望的。因为这个授意,便是扶植他对付周氏的一个,明着的开端。
无论如何,父皇有此授意,他都必须提得好、提得巧,操办得当。而在接下这个督办之权后,自有人按捺不住,帮他做撤退之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