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将论文投送过去时,《te-se》的编辑部已经上班了。
学术编辑先是看了一眼摘要,发现这篇论文的作者居然声称通过算法优化能将网络数据流的分配效率提升到如今标准水平的一点八倍,学术编辑当场就佛系了。
就在给这篇文章‘判死刑’之前,学术编辑的职业道德迫使他去看了一眼论文署名的作者,第一作者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名字,第三作者貌似见过,但没什么印象,应该是一个不知名的研究人员,但第二作者可是业内鼎鼎大名的教授啊,在他们这个水平的研究能力能排进国际前十,亚洲前三了。
这么厉害的一个教授,应该不会给一篇内容很野鸡的文章署名吧。
学术编辑又看了一眼这篇文章第一作者的投稿单位,发现是一所口碑十分不错的花国高校,便将已经打算拒稿的文章又拿了回来,点开仔细。
这一读,便是一个上午。
三杯咖啡不知不觉地喝下去,学术编辑忍住了汹涌蓬勃的尿意,但没忍住大脑的困倦,他揉着眉心找到评审专家,将这篇文章给送了出去,道:“将拓扑□□用到网络流量分配中去,真是魔鬼。你到底是疯子还是天才?我是判定不出来了,还是让那些精通拓扑学的专家去看吧。”
这篇论文立马就被发到了很多精通拓扑学、网络流量分配学的专家教授手中。
能被《te-se》这种顶刊列为审稿人的专家,多数都是业界大牛,他们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一样高超。在收到论文之后,有些专家教授就已经开始审稿。
周诚与程远结束期末实习,回到深市之后,就有专家反馈了审稿意见回来。
吴群当初填的联系邮箱是周诚的邮箱,邮件自然而然躺在了周诚的邮箱内。周诚系统阐述了那位专家提出的问题,将邮件回了过去。
大洋彼岸的帝国理工学院,全球最顶尖的拓扑学专家鲍勃教授就在这儿,他收到了《te-se》给发来的审稿邮件之后,第一时间便下载下来文章看了,他对于计算机信号领域的问题不是很懂,花了三天时间才将那些专业名词的大概意思弄明白,然后又用半天时间检查了周诚这篇论文中与拓扑学相关的内容,丁点儿错误都没找到,他心里对计算机数据流量与拓扑学相结合的问题敢兴趣,便给周诚发了一份超长的邮件,而周诚则是回复给了他一份更长的邮件。
鲍勃教授看完周诚的回复之后,感觉自己之前没有弄明白的地方果真明晰了不少,便将这篇文章的题目放到了收藏夹里,他打算等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去解密一下这个作者的身份,看这个作者究竟是他的哪一位老朋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