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投壶的基本规则吧。壶中盛以红小豆,使箭矢投入后不至于弹出。标准尺寸为壶颈长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一尺二寸,容斗五升,壶腹五寸。箭则是用去云皮的柘制成的,箭长三尺一,无箭镞。投壶中装有红豆,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每人每次两箭,我们两轮计分定胜负。因此“有初”、“连中”、“贯耳”、“散箭”、“倚竿”分数依次递增,贯耳不及壶同倚竿为十筹,倚竿箭尾向己为龙尾,是为十五筹,若是倚竿箭背向己,是为龙背十八筹。最后几种得分最高,最容易扳回局面。
“投壶讲究礼节,内心的从容平静,考验个人对力道的把握,力道轻了,投不进;重了,箭会弹出来。如果参加这个活动,你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勤加练习。第一需要注意投壶的弧度;第二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才更容易投进。”
吴熠拿起一支箭掂量一下,手感和他之前熟悉的那种略微有些相似,但是他毕竟许久没有联系过,一时之间也不敢随便开口指点。倒是于默凭借着自己那一点套圈的经验,在确定了可以试验一下之后,先是试探性地扔出一支,倒是没有投进,但是也已经擦上了壶耳,于是便对着账房先生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始。
先是对方开始,他立身与白线之后,拿出一支无羽箭,略过三请三让这些古代礼节,轻轻瞄准两下,便一下掷出手中箭矢。“铮”一声响,铁制箭尖擦过壶口,若是投中,便正是倚竿,若是运气够好,箭尾方向讨巧,可能计分更高。
只见那箭在壶口缓缓画过两个圈,竟然没有停住,而是直直落入壶低,成了“有初”。可是即便不是倚竿,也足够成个好兆头,既证明了这位先生实力不浅,也在无形之中给于默不小的压力。
他没再把箭拿回,而是又摸出一支箭来,再次瞄准,然后使了些力道投掷箭矢。这次不偏不倚正中壶耳,两番投掷下来,倒是一次也不曾失手。
于默不曾接受过古代那种专业的训练,不会刻意要求自己的姿势,也不会故意拿腔拿调,只是觉得手感对了便凭感觉投出箭矢。一箭投去,竟然还不如练习那时,无羽箭距离壶口尚有两寸多的距离。
这第二箭就显得至关重要。
他低头仔细看好白线位置,不再侧对着壶口,而是面朝目标,略略侧移一小步,用了更大一些的力道投掷,箭尖擦过壶口,发出一道金属碰撞的声音,堪堪卡住——是倚竿。
于默,十筹,胜出第一轮。
这账房先生遇强则强,碰到于默这种第一轮获胜的人也不会比他差,第二轮直接双手持箭同时投掷,同时贯中双耳。而于默趁着刚刚的手感,第一支箭投出龙背,倒是不必再投掷第二轮。于是于默这一关也成功赢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