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延也需要好好地想一想,其实这对她而言是一笔意外之财,加上她没有源源不断的白蜡原料输送过来,自然无法将之发展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既然如此,她也就无需制定详尽的计划。
不过她认为若是未来有机会养殖白蜡虫,那做好现在的一笔买卖或许能为未来铺路……
综合各方面来考虑后,她道:“我们这次能够发现白蜡虫是意外,也就是说,这是意外之财,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必贪多。”
白粲颔首:“宋大郎说得对!”
“不若我们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那些读书人,一来自己既赚了钱,二来也能减轻那些书生的负担。”
白粲还未回应,杜衍便忍不住拍手称好:“宋大郎果然仗义!”
白粲倒是没反对,毕竟宋玉延之前的那番话依旧回荡在他的耳边,所以宋玉延有这样的决定,他一点也不奇怪。
虽然他有些心痛,但是又安慰自己,毕竟是捡来的钱财,少点就少点。加上他认为跟着宋玉延,或许还会有许多好运气,毕竟宋玉延见多识广,又认识解举人,前途光明,所以他得给宋玉延留下些好印象。
俩人都同意后,杜衍道:“既然二位主动提出减轻书生的负担,我在此有一个不情之请……不若将这些蜡烛卖予我的友人。”
杜衍在明州还是有不少朋友的,毕竟文人间结识和往来的机会都颇多,往往一次雅集、一次诗会、一次郊游就能碰到一起,只要理念暂时没有相冲突的地方,就能成为朋友。
他也认识了几个年纪小,但是家境有些贫寒的读书人,这次他准备赴京赶考了,特去跟这些朋友辞别,后来路过慈溪县,他想起宋玉延家住这儿,才冒昧登门的。
宋玉延听闻他要赴京赶考,也挺意外的。他说是家中的妻子相里氏来信了,信中隐晦地提及他出门游历这么久,想必功课也没有落下,不若去应试,看看自己的能力。
杜衍心中也还是有抱负的,虽然考了几次不中,不过意志并未消沉,见妻儿如此关心自己,便也下定了决心。
对此,宋玉延自然是要预祝他金榜题名的,同时他都开了口,她也不会不给他这个面子。
杜衍跟她谈好了上好的蜡烛三十文一根,稍次的二十五文一根的价钱,届时对方若是上门买,便是与他谈妥了的。
他也不让宋玉延吃亏,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些书籍送给了宋玉延,而这些书的价值远超宋玉延损失的那部分蜡烛钱了。
宋玉延要了书,而卖蜡烛的钱倒多给了白粲一些。白粲对这样的分配方式感到吃惊,宋玉延说:“本来我们说好的对账平分,你的那部分我就按比原价多一些的价格给你了,不能因为我要体恤穷困的读书人,便要你跟着我一起将蜡烛便宜卖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