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世前耕读的隆中距此不过十余里,在那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谋划《隆中对》,襄阳也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以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还有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
赵昺常常以《三国演义》当教材,讲授用兵之地,一百二十回的一本书,而其中就有三十二回的故事就发生在襄阳,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而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格也影响着他的臣僚们。
有了这些引子,使得赵昺一行人在第三天寻找龟山时,当看到本朝李曾伯收复襄樊时的纪功铭摩崖石刻时,就确定无疑了。时宋京湖制置使李曾伯为表彰南宋将士光复襄樊两城的卓著功勋而刻铭于摩崖上,斗大的字镌刻在丈五高的崖壁还是十分醒目的。
在此赵昺还看到据说是当年刘备‘马跃檀溪’之地,而此时不足两丈宽的河道实在让他无法与书中描绘的‘的卢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玄德如从云雾中起……’的场面结合起来,若非看到石岭上镌刻的‘马跃檀溪之地’标志,还真就错过了。
龟山据襄阳城池不过二里许,横亘在襄阳城西南,这是遮护城西的最后一道屏障,山势如突兀中卷起,比之琵琶山并不高大,赵昺依然没有看出此山酷似龟。远望峰岭高低各不相同,东麓望去,一线刀刃,高可及天;西坡观来,一片郁葱,林涛沙沙;南山一带,群山起伏,水阔天空,犹中央尖角。走进狭窄谷道,褐石棱峋,伫立仰望,壁立千仞,错落欲崩。
赵昺看罢心情有些沉重,在这里襄阳城清晰在望,而受地形限制,他们是无法动用大军进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龟山,前出到较为开阔的地带,否则就会被堵在山里进退不能。更为困难的是在攻打琵琶山的战斗展开时,龟山必然得到预警,襄阳城方面就会派出援军,那么战斗进行的会更加艰难,甚至功亏一篑,不得不重新考虑从南边进军。
“五哥儿,休息一下吧!”转回集合地,牛来福看陛下心情不大好,以为昨夜行军,白日又展开侦察,身体吃不消了。
“也好!”赵昺点点头,眼睛却没有离开近在咫尺的龟山,“你说,怎样才能在我们攻打琵琶山时,又要赶在襄阳城敌援军赶到此之前,又将龟山攻克!”
牛来福听了陛下的问话一怔,原来自己刚才的说的话其并没有听进去,想了想道:“很难,琵琶山与龟山相距约两里,而龟山与襄阳城相距也在两里左右。即便我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克琵琶山,然后赶往到龟山投入战斗,恐怕也难以做到。毕竟我们走的是山道,而敌援军走的是大道,行军速度要比我们快的多。”
“我们可以遣一支精锐绕过琵琶山先期前往龟山,同时在两地展开战斗!”刘通建议道。
“很难,这里的地形我们都看到了,山林茂密,沟渠纵横,咱们一支小分队轻装绕过来还十分艰难。而进攻部队要携带大量的武器弹药,行军速度将更为困难。且龟山守敌应该是一个千人队,最少也要有七百人,我们的兵力少了,不足以攻取;而遣大军来攻,行军途中很难不被敌军发现。”赵昺言道。
“五哥儿说的是,即便我们与敌人兵力相当,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而半个时辰的时间,驻扎于襄阳西城外的敌军有足够的时间完成集结,迅速赶到战场。”牛来福叹口气道。
“嗯,即便是我们能够潜入敌营发起突袭,能够将山上的敌军迅速歼灭,也难以突破卡在山口的关口,除非有一种武器能够将他们尽数炸死!”刘通言道。
“呵呵,你做梦呢!”牛来福笑道,“奇袭部队皆是轻装,无法携带重炮,而迫击炮威力有限,难以在短时间打垮敌军,也难以炸开寨门。”
“嗯,这也是个思路,回去后可以想想办法!”赵昺听了却是若有所思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