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决定直接进入主题,毕竟马上就要有一场大战了,准备工作很多,但时间却很紧,真的浪费不起。他试探着问:“苏菲同志,你跟薛同志是怎么认识的?”
苏菲回忆着:“我跟一些同志还有老乡为了躲避鬼子的扫荡,躲进山区,结果在一条山村遭遇鬼子中队的包围,双方爆发一场血战……我在给伤员包扎的时候被炮弹震昏了过去,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周围全是死人,而他正准备扒牺牲的同志的衣服!我气不过,捡了支枪喝住他,这才得知他是因为衣服太过单薄,冷得受不了了,才去扒死人衣服的……”她脸上带着笑容,将自己跟薛剑强认识的经过娓娓道来。这段经历实在是太过奇妙了,让她刻骨铭心,怎么也忘不掉,有人愿意听,她当然愿意讲。
政委认真的听着,不时用钢笔在本子里飞快的记着什么。等她说完了,他用手指头敲着桌面,问:“苏菲同志,你算是我们团跟薛同志认识时间最长,跟他交情最好的人了,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
苏菲想都没想,直接说:“很怂,也很狡猾!”
政委嘴角扯了扯……这可不是什么下面的评价哦:“为什么这样说?”
苏菲小手比划着:“他……怎么说呢?他从来不会跟敌人正面交手,遇见敌人他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跑,有多快跑多快,这不是怂是什么?”
政委顿时就皱起了眉头。遇见敌人第一反应就是跑?这样可不行,他们需要的是敢打敢拼的钢铁战士,不是“见贼而逃者为上勇,望风而逃者为中勇,误听而逃者为下勇”的绿营兵!嗯,按绿营的标准,薛剑强同志确实是够得上上勇了。他说:“可是侦察连的同志都说他消灭了很多敌人啊。”
苏菲说:“这就是我说他狡猾的原因了。他看到敌人就跑,让敌人去追他,跟敌人拉开距离之后就埋地雷,然后引敌人去踩,把敌人炸得死伤满地之后他再冒出来补枪!”
政委:“……”
果然够狡猾的!
“在那个小山村里,我跟他之间的冲突惊动了鬼子,我们干掉了三个然后逃出山村,有八个鬼子在后面穷追不舍,他带着我将鬼子引进了坳口,然后在坳口埋了一颗地雷,轰一声将所有鬼子都炸翻了,然后挨个补枪,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那八名鬼子全部消灭。在山神庙里,他带我躲到大梁上,等鬼子的特工队都睡着了他就悄悄拿出手雷往下面丢,几颗手雷下去二十多名鬼子特工非死即伤,然后他再慢吞吞的补枪……”
政委出了一身白毛汗。操啊,这是哪冒出来的天才,怎么这么能跑,这么能躲?一想到有这么一个对手,碰到你就跑,你一追就可能在半路踩上地雷,你在山洞、山神庙这些地方休息的时候他可能就在你头顶猫着,等你睡着了就扔手雷,他当真是有点不寒而栗。都说小鬼子很狡猾,但小鬼子再怎么狡猾也有个下限啊,比如说武士道精神就不允许他们遇敌即逃,他们会死磕,磕不过了再撤退,哪里像这个家伙,看到你就逃,然后半路找地方蹲着,冷不丁的跳出来就是一记黑棍!
“那他是怎么带领三十多名侦察兵跟上千敌军周旋一天一夜,歼敌六百余人的?”他问。
苏菲脸上带着笑容,说:“当然是边打边逃边埋地雷啊!政委你不知道他有多缺德,整出一堆小地雷,走到哪就埋到哪,那地雷炸不死人,只炸掉一个脚掌,他说炸残一个得两个去抬,等于一下子就废了三个!而且大批残废的伤员的哀号还能极大地削弱敌军的士气,让敌军不得不花费海量的药物和人力去抢救,完了还得给伤员发一辈子的伤残补助,那成本是阵亡抚恤的几十倍……”
政委冷汗都下来了。不会要敌人的命,但却让敌人丢掉一条腿永远也没有机会再上战场,丧失战斗力的同时还成为国家和军队的巨大负担,除非这些残废自己活腻了死掉,否则休想甩掉这些累赘……这家伙真的是坏到没屁眼了,连这么阴狠的招数都想得出来!他原本还准备就罗山之战大书特书,将这一场战绩空前辉煌的大战写成类似于刘老庄之战那样的以少敌多、气壮山河的战役,但是现在……貌似他真没脸写了,因为这场战斗的指挥官所用的战术实在太过阴毒,太过缺德了!
不过……
想想这些战术还是挺有效的,要是八路军每次反扫荡都能给日军制造数百、上千残废的士兵,只怕鬼子不大可能有勇气发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扫荡了吧?缺胳膊少腿的士兵成车成车的运回来,他们已经没有价值了,不能再上战场,不能再务农,不能再在工厂做任何工作,对于军队,对于国家而言都是累赘,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反而还要浪费海量的资源去照顾他们的累赘!这样的累赘被成车拉回来,日军是接收还是不接收?接收,就只能消耗自己原本就匮乏得很的资源,让军费预算陷入慢性失血的烂泥潭之中;不接收?那就等着军心动摇、众叛亲离吧!一支连伤残士兵都不肯救治、安置的军队,还能指望士兵们拼死作战不成?嗯,这打法不错,值得推广!
政委咳嗽一声,说:“那个……苏菲同志啊,薛同志的战术其实很巧妙,在众寡悬殊的不利情况下有效地将自身伤亡降到最低,并且大量消灭了敌人,战果极其辉煌,这种战术很值得推广。”
苏菲脸红了:“政委你说得对,我不应该这样看他的。”
政委满意的点点头:“你能这样想就对了。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么,薛同志的战术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自身的实力同时大量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样的战术不推广还推广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