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bk_15838/">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李嗣源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又因为就在讨伐两川期间,他趁机铲除了朝中的权臣安重诲,便把两川的叛乱推到了安重诲的身上,称他离间朝廷与董璋、孟知祥之间的关系,然后又稀里糊涂地赦免了两川的罪过。这样一来,两川的局势就彻底失控了。
然而,等唐军撤走之后,董璋和孟知祥为了争夺蜀地的控制权,又开始大打出手,最终还是孟知祥在长兴三年(932年)战胜了董璋,一举囊括了两川之地。李嗣源对此当然就更没有办法了,反倒是在次年将其正式加封为蜀王,并下诏称:“董璋虎狼,自致族灭,卿应成家室美名,守君臣大节。”实际上就是求孟知祥不要称帝,将这种名义上的君臣关系保持住。而孟知祥因为中原还有他的亲族故旧,同时又不想逼得李嗣源再度出兵讨伐两川,所以也乐得跟后唐维持这种不统不独的暧昧关系,也就没有急于称帝。
但是到了长兴四年(933年)的年末,后唐明宗李嗣源病故,由年仅十九岁的宋王李从厚继承皇位。李从厚年纪太轻,没有威望,而且上台之后就跟李嗣源的养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闹得极不愉快,国内大乱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孟知祥也就没有了顾忌,便在李嗣源去世的两个月后,于成都正式称帝,建国号为蜀,建国号为明德,这也就是后蜀的由来。
孟知祥称帝仅半年就死了,死前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孟昶(原名孟仁赞),后蜀一直到亡国都是在他的领导之下,所以人们又将他称为“蜀后主”。孟昶在五代史上也是个很有特点的帝王,很多方面都与南唐后主李煜可有一比。孟昶也是个文学青年,闲来无事也能做诗填词。但在这方面的成就与号称“一代词雄”的李煜相差得还是有一段距离,留下的佳作不多,值得一提的倒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副春联就是出自于他的笔下。其文为“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另外在他的治理期间。蜀国宰相毋昭裔还用私财石刻了《九经》等十部书,也算是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孟昶即位时只有十六岁,在即位之初还是显示出了一定的才能。当时由于他太年轻,所以孟知祥在死前也给他留下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四名辅政大臣。这四人中,赵季良是宰相,王处回是枢密使,李仁罕和赵廷隐都是手握重兵的前朝宿将。非常难以管理。而且除了赵季良尚能尽心职守之外,另外三人根本不把孟昶放在眼里,在朝中专横跋扈,气焰十分嚣张。特别是时任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的李仁罕,自恃功高势大,竟在孟昶刚即位时,就上表要求将自己加封为判六军诸卫事,而且是派人到枢密院去监督任命诏书的起草。这一举动,已经打破了做为一个皇帝所能承受的极限。但孟昶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慌乱,只是先按李仁罕的要求。将其加封为中书令,判六军诸卫事,又在随后联合对李仁罕不满的宰相赵季良和保宁军节度使赵廷隐。将其一举铲除,处理得还是十分得当。
但实际上,孟昶这种类似于明君的作风没能保持多久,不久就变得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不思进取,甚至还有些荒淫。孟昶沉迷于房中术,而且他上台时青春期还没过,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于是便广纳美女,为自己体内大量分泌的各种激素来找平衡。几年之内。后宫已是美女云集,充斥不下。但孟昶仍不满足,更于广政六年(943年)下令。要民间凡年满十三岁到二十岁的未婚女子都要入宫待选。这一下。弄得举国骚动,百姓们纷纷将女儿嫁出,称作“惊婚”,但仍有大量女子被召入宫内,以致后宫人满为患,仅位号就分成十四级,从昭仪、昭容到修娟不等。在这些女子中,最被孟昶宠爱的是一个来在青城的费姓女子,据说长得姿色绝美,就像花一般娇艳,所以孟昶又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也是五代著名的一个才女了,诗词歌赋、炒菜做饭,可以说样样精通。孟昶对她也是极度宠爱,每天都和她泡在一起,吟诗填词,赏花游乐,过得还是非常浪漫,感情很好,又因为花蕊夫人喜欢芙蓉、牡丹,孟昶就在成都满城都种上这些花供她观赏,甚至不惜派人去洛阳求购上好的品种带回成都种植,以致现在成都还留有蓉城的美誉。但花蕊夫人不光有才情,还很有见识,经常规劝孟昶要留心国事,可惜孟昶总是认为蜀国山川险要,不怕有外敌来攻,所以对花蕊夫人的正确意见从来也不肯采纳,最后为自己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不过在孟昶即位的最初十几年里,不管是他还是蜀国的百姓,日子过得还是非常不错。一方面是在这期间,中原连年大乱,唐、晋、汉三个朝代相继灭亡,加上契丹又屡次入侵,自然使中原王朝无暇西顾,蜀国也得以相对安宁。另一方面是孟知祥给他留下的宰相赵良季,为人公忠体国,作风非常过硬,堪称是一代贤相。蜀国在他的治理之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很有兴旺的气象。广政十三年(950年),蜀国斗米只卖三文钱,百姓的赋税很轻,但库府里的粮食金帛却极为丰富。当时成都城内遍种芙蓉,待到九月花开之时,城中花团锦绣,香气四溢,城外江边,更是处处亭榭,游人云集。此时正值后汉末年,蜀中子民相比于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原百姓们而言,真可谓是天壤之别。
后蜀的真正没落下来是在孟昶亲政之后。广政十一年(948年),孟昶杀了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又迫使执政的老臣赵廷隐、王处回退居二线,而在此之前,赵良季也已病逝,这样孟知祥留下的老臣就彻底退出了后蜀的政治中心。孟昶便亲手提拔了一大批饭桶,比如说他最亲近的大臣王昭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王昭远从十三岁起就做孟昶的侍从,只不过是个贴身小厮。等孟昶亲政之后,为了能对付那些老将。便开始对像王昭远这种“自己人”全力扶持,几年间就将他提拔为枢密使,让他执掌军国大事。可王昭远本是个无能之辈,但又属于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型的,常以诸葛亮自比,并且经常对人吹嘘自己取中原易如反掌,可到后来被宋军打得一败涂地,不禁又羞又急。竟然哭了出来,被人称作是“带汁诸葛亮”,成为一场笑柄。
孟昶亲政时,后汉也刚开国不久,这个短命王朝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内斗之中,也就没有余力对外发动攻势。而在郭威统治期间,总的执政思路还是放在了如何巩固政权上,也没有对外扩张,所以都没有给孟昶造成压力,直到柴荣上台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柴荣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一上台就提出了要用“十年平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政治纲领,有心一统天下的志向已尽显无遗。到王朴献《平边策》这个时间段,后周在郭威、柴荣这两任帝王的治理下,国力已经渐渐强盛起来,而高平之战的胜利以及禁军的改组又给柴荣树立起极强的信心,所以对外进行统一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
柴荣把第一个打击目标定在后蜀身上也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因为后晋灭国后,当时的雄武军(治在秦州)节度使何重建因为不想称臣于契丹,便举秦(今甘肃天水)、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三州之地归附于后蜀,后来蜀国又乘中原大乱。趁机夺取了凤州(今陕西凤县东)。
秦、成、阶、凤四州不是蜀国故地(前蜀时由王建取自于岐帅李茂贞之手,前蜀灭亡后又回归中原)。所以那里的百姓对中原还是很有感情。而且此时蜀主孟昶已经亲政多年了,国内日渐*。对外围这四州也加大了掠夺力度,这就引起了当地百姓们的强烈不满,于是就有秦州人向柴荣献上四州地图,要求后周能发兵收复中原旧地。
柴荣见民心可用,也是非常兴奋。同时既然他有心要一统天下,后蜀当然也就是他早晚要去征服的对象,所以柴荣便想利用这个机会,先行将秦、成、阶、凤等四州收复回来,作为日后大举伐蜀的桥头堡。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柴荣任命凤翔节度使为西南行营都招讨使,以宣徽南院使为兵马都监,正式发动了以收复秦、成、阶、凤为目的的西征之战。而这一战,也将后蜀的亡国之兆尽显无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