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中对于农田的规划,也是整齐划一的。《地官·遂人》中记载了两个系统,一个是农田系统,一个是沟渠系统。在当时,农田以“夫”为基本单位,一夫是400亩,夫田和夫田之间有称为“遂”的水渠,遂的上面,有称为“径”的道路。每10夫农田之间,有称为“沟”的水渠,沟上有称为“畛”的道路。每100夫农田之间,有称为“洫”的水渠,洫上有称为“涂”的道路。每1000夫农田之间,有称为“浍”的水渠,浍上有称为“道”的道路。每10000夫农田之间,有称为“川”的水渠,川上有称为“路”的道路。
《周礼》中说的沟洫系统也好,道路系统也好,都是有严格的丈尺规定的。根据郑玄的注解,遂,宽深都是周尺2尺,其中,一尺大概23厘米;沟,宽深都是4尺;洫,宽深都是8尺;浍,宽深都是16尺。沟洫上道路的宽度,径可以让牛马通过,畛可以让大车通过,涂可以让一辆乘车通过,道可以让两辆乘车通过,路可以让三辆乘车通过。
《周礼》的制度有相当的理想化成分。将国都建立在地中,理论色彩是非常鲜明的,实际上是无法操作的。整齐划一的九畿制度,居民组织、沟洫道路系统,这在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今天,也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可以说,《周礼》是理想国的蓝图。
*********
《周礼》作者的用意,并不是要把某个朝代的典制记录下来,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好法则。作者希望通过《周礼》这本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处处体现着天人的哲学。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兴起,学术界盛行人效法天的学风,讲求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社会组织应该仿效自然法则。因而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说法。《周礼》的作者,可以说是“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
《周礼》用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作为骨架,天、地、春、夏、秋、冬就是天地的上下和四方,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宇宙。《周礼》中的六官就是六卿。根据作者的安排,每位卿都统领60个官职。所以,六卿的职官总数就是360个,而360正是周天的度数。
《周礼》的原名为《周官》,这本书的书名是缘于什么而起的呢?前人曾经有过许多猜测,所谓《周官》,大概就是“周天之官”的意思,作者用“周官”作为书名,暗含了这本书的宇宙框架和周天度数的布局,以及“人法天”的原则。后来刘歆将《周官》改名为《周礼》,确实抬高了它的地位,却似乎有些歪曲了作者的本意。
在儒家的传统理论当中,“阴阳”是最基本的一对哲学范畴,天下万物,非阴即阳。《周礼》的作者,将这一本原本属于思想领域的概念,充分地运用到政治机制当中。《周礼》中的阴阳,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天官·内小臣》中说政令有阳令和阴令,《天官·内宰》说仪礼有阳礼和阴礼,《地官·牧人》说祭祀有阳祀和阴祀等等。王城的布局,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居民,东面是祖庙,西面是社稷坛,也是阴阳思想的体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