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确定后,作为冠礼的主人,也就是将冠者的父亲,要提前3天通知各位同僚、朋友,邀请他们到时候前来参加冠礼。这一仪节称为戒宾,也就是告知宾客的意思。
主人再次通过占筮的方法,从所通报的同僚好友中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加冠的正宾,这一仪节称为筮宾。冠礼的那一天,正宾必须到场,否则就不能成礼,所以,人选一确定,主人要提前一天前往正宾家中作特别邀请。除此之外,还要特邀一位赞者,也就是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通过占筮来确定加冠的日期以及正宾的人选,都是郑重其事的表现,所以《仪礼》中说道:古人在举行冠礼的时候,要先通过占筮来选定吉日、通过占筮选择一位可以为子弟加冠的宾,以此来表示对加冠之事的重视;对加冠之事的重视也就体现了对礼的重视,对礼的重视体现了礼是治国的根本。
冠礼的主体部分,是由正宾依次将缁布冠、皮弁(bàn)、爵弁等3种冠加在冠者的头上。缁布冠实际上就是一块黑布。相传在太古时代,人们用白布作为冠,若是遇到祭祀,就把它染成黑色,所以称为缁布冠,这就是最初的冠。
冠礼先加缁布冠,是为了教育青年人不要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周代的贵族在生活中已经不戴缁布冠,所以在行冠礼之后,缁布冠就搁置不用了。其次是加皮弁冠,皮弁冠的形状构造类似于后世的瓜皮帽,用白色的鹿皮缝制而成,和朝服配套穿戴,地位要比缁布冠尊贵。
最后是加爵弁冠,爵弁冠的颜色是赤色中略显微红。爵弁冠是协助国君祭祀等庄重的场合戴的,地位最尊。3次加冠,将地位最卑的缁布冠放在最前面,地位稍尊的皮弁冠在其次,而将爵弁冠放在最后,加的冠越来越尊贵,是隐喻冠者的德行能与日俱增。
加冠之前,3种冠分别放在3个竹器中,由3位有司捧着,从西阶的第二个台阶依次往下站立。加冠者在堂上有专门的席位,他的位置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嫡长子的席位设在东阶之上,庶子的席位在堂北偏东的地方。
堂的面向都朝南,堂前有东、西二阶,东阶供主人上下堂专用,所以称为主阶;西阶供来宾上下堂,所以称为宾阶。东阶是主人的位置,让嫡长子在这里加冠,意在突出他将来有资格取代父亲在家中的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