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军部队前以庞大的稻草人为先锋,大军躲在稻草人后面推进。攻击的时刻来临,宾胥无率兵二万,在黑暗中击鼓呐喊,惊醒之蛮军在黑暗中胡乱放箭。齐军早有准备,蛮军之箭全射在草人身上,齐军无人伤亡。蛮军遂如乌合之众,四下窜逃。接着,埋伏于后的高溪,率领一万精兵,在蛮军所经之重要据点斩杀狼狈而逃之敌军。孙管湫带着五千兵马在鹤子谷放火烧光敌军粮秣。黎明时全军突击,将其余蛮军一万余全部歼灭。
考察北制和天柱峰古战场,田武总结出这样的理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公元前700年,楚国攻打绞国,绞人守城不出,楚便用无兵保护的打柴人前往诱敌,使绞人俘获三十人。绞人见有利可图,于次日大批出动。这时,预先埋伏于山下的楚兵突然出击,大败绞人。
这一战例虽然简单,但田武却从中总结出了一条兵法理论: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即以小利引诱调动敌人,以伏兵待机破敌。
公元前615前,秦国攻打晋国,晋派赵盾为中军元帅,到河曲(今山西永济)迎战。晋军针对秦国出国远征,难以持久的弱点,采取“深垒固军”,待其撤退而击之的方针。秦军因久战不胜,决定撤退,为了掩饰其意图,派使者以强硬的言辞约晋军于第二天再战。秦军的这一企图被晋上军的一个副将臾骈识破,建议乘其撤退时予以截击,但由于上大夫赵穿等的反对而未能实施,致使秦军在当晚得以安全撤退。
这一战例告诉田武:辞强而进驱者,退也。亦即敌人派来的使者言辞强硬,并在行动上摆出进逼的架势,这往往是撤退的征兆。
公元前645年,秦、晋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一带),晋因地形不熟,使战车陷于泥泞而无法行动,全军覆没,晋惠公被俘。
公元前589年,齐倾公被晋军战败,在退却中不明地形,战车被丛木挂住不能行动,伤亡惨重,倾公险些被俘。
这两则战例都在证明,战争中熟悉地形是十分重要的,田武读后总结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