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让道,“父亲,《孝经·谏诤章》有云‘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儿子作此‘诤言’,正是为‘孝悌’二字。”
徐广道,“你要嫌《孝经》不够抄,那就再加抄‘三礼’。”他看着徐知让又低下头去,追问道,“《礼记·大传》一篇中对于嫡庶之别是怎么说的?”
他看徐知让不语,自答道,“‘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尊祖故敬宗……’,”
徐知让小声接口道,“‘……敬宗,尊祖之义也。’。”
徐广讥讽道,“这才想起来?你国子监的书真是白念了,连‘尊嫡卑庶’这一条都没领悟吗?我看你是不必费心考春闱了,连《礼记》都背不会。”
徐知让的心中猛然涌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像是委屈,可又带着点徒劳的愤怒,他听着徐广对他一贯的讽刺,突然就很想哭,他咬着牙才没带出哭腔,稳住声线道,“是儿子学识不深。”
徐广道,“圣人制‘礼’,正是因为知晓,有国有家者必有嫡庶,嫡子正体,特须尊崇,庶子体卑,不得为例。家如此,国亦如此,家里的事情,你说我偏心,那东郡的事情,你是不是也要说圣上偏心?”
徐知让明白过来了,他的心思转了一转,又抬起头来看着徐广,“父亲的意思,是想让我借此机会,入二皇子麾下?”他又犹豫道,“可二皇子上回……”
徐广道,“你尚且对你大哥和三哥心生不懑,何况这本就互为掣肘的双生子?”
徐知让皱了皱眉,徐广看出他好像并不看好安文,便问了一句,“你原来想的是谁?”
徐知让咬了咬唇,还是说了实话,“儿子想助四皇子一臂之力。”
此时,守着仪门的小厮跑过来敲门说时辰到了,伺候轿马的中使已经在催了。
父子俩只好中止了谈话,开了书房门,让徐知让快步随着小厮往仪门去了。
徐知让走出书房之前,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地回头看了一眼。
徐广站在那幅《卜商贴》下,低着头,伸着脚,正打量着自己脚上的鞋子。
——————————————
——————————————
1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经·谏诤章》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
孔子说∶“这是甚么话呢?这是甚么话呢?……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顺便说一下,儒家四书五经,乃至十三经里面,从来没有“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
2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
庶子不祭祖称,这表明祭祖称的事情应由宗子来做。作父亲的是庶子,就不能为其长子服丧三年,因为庶子不是祖称的继承人。别子为其后裔之始祖,继承别子的嫡长子是大宗,继承别子之庶子的是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即大宗有五世则迁之宗,即小宗。百世不迁的大宗,就是别子的嫡长子那一支。继承别子的嫡长子那一支,就是百世不迁的大宗。只能继承高祖的宗,是五世则迁的小宗。因为尊祖,所以才尊敬嫡长子,而尊敬嫡长子,也就等于尊祖。
所以说“礼教吃人”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