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改造的工作,白云天将图纸交给设备车间,自己就继续投入到教材强化辅导中去了。
设备车间集中了航仪厂的所有技术骨干,里面八级工都有好几个,七级工、六级工扎堆,给他们打下手助手,都是五级以上的技工。
在新华机床厂也合并过来以后,厂里的七级以上技工也全部被调到了这个车间,进一步增强了车间的实力。
可以说,这样强大的加工实力,在苏城都不多见。
这些优秀的技工师傅,让他们日复一日完成各种中低级技工都能独立完成的生产任务,那才是最大的浪费。他们最适合待的部门,就是在设备车间,利用超群的精细加工技能,完成一项又一项精密设备的加工、制造任务。
白云天也没把所有重担都压在他们肩头,部分精度要求极高,设备车间也只能通过手工打磨方式加工的零部件,他把控制程序输入了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由它来完成。
设备车间负责大量普通精密部件的加工,小批量少量超高精密零部件则由五轴数控中心来完成,这就是中华制造未来的主要模式。
八月二十五号,为期一个半月的新教材强化培训结束。
通过这一个半月,教师们完全抛弃了过去陈旧的知识体系,接受了新的教学内容。培训的最后一天,教师们接受了一次考核。
考核采用的是开卷考试,不需要他们通过短短的一个半月就对教材倒背如流,只是检查他们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如果说看到题目,连它在哪一章节、哪一个段落都不知道,那他这个半月的强化培训,可以说是彻底失败。
考核的结果让白云天很满意。
虽然没有人能做到闭卷答题,但从他们翻书、找出处的速度可以看出,他们至少做到了熟读教材的程度。
题目中有少数需要引申开来阐述的内容,他们也能对照笔记本,给出像模像样的回答。
这就够了!
他们的本职工作是教导学员,又不是让他们成为中科院院士。能够熟悉教材,碰到学生提问能够顺利解答,在需要学生开拓视野的地方,也能根据白云天的讲座内容、去图书馆计算机上查找到的资料,做一定的展开阐述,这就很不错了,还要有多高要求呢?
培训结束,各高校也快开学了。
白云天给了他们两周时间,回原单位办理离职手续,顺带处理个人事务。
为了帮他们节约在途时间,公司统一给跨省的教师买了飞机票,让他们可以乘坐飞机返回原单位。
这让老师们,感激得眼眶都红了。
他们长到这么大,大都是当爹当妈的人了,可绝大多数都还没坐过飞机。
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次情感上的冲击。
怀着对白云天的彻底诚服,对中华制造强大实力的信心,对未来发展的期盼,一众教师踏上了旅程。
还有小部分教师,根本连回都不想回去了,直接借用学校的电话,向原单位表达了辞职的意愿,就安心留了下来,为开学后的教学任务做最后准备。
沙为健与几个副校长、系主任也没有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