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明史》第一百九十三卷(列传第八十一)也即《顾鼎臣传》全文翻译如下:
顾鼎臣,字九和,昆山人,弘治十八年状元。被授予修撰的官职。正德初年,又迁任左谕德。嘉靖初年,值讲经筵,为皇帝讲授范浚的《心箴》,陈述详尽,切中事理。皇帝大悦,于是亲自为这篇文章做注释,鼎臣也因此受到皇帝别样眷顾。累迁官职至詹事。给事中刘世扬、李仁弹劾鼎臣贪污奸佞。皇帝将二人收押入狱,因为鼎臣的援救,得以免受重责。担任礼部右侍郎。皇帝喜好长生之术,在内殿举行斋醮仪式(俗称道场)。鼎臣写《步虚词》七章呈递给皇帝,并列出了仪式中应该做的事情。皇帝颁下诏书褒奖赞赏他,对他的建议全部接纳。擅长写词的臣子通过写青词(一种文体,斋醮时的奏章祝文)得到主上赏识知遇,就是由鼎臣这里开始的。改任吏部左侍郎,掌管詹事府。请求皇帝允许曾子之后担任《五经》博士,与其他三家子孙相同(疑为孔孟之类的儒家代表人物后代),皇帝允许。大同军队变乱,张孚敬主张用兵力镇压,鼎臣认为不可,皇帝嘉奖他并认可他的意见。嘉靖十三年十月,皇帝到太庙祭祀,命令鼎臣和侍郎霍涛捧主持仪式。二人当时有五服之内的宗亲去世,都在服丧期间,按理应当辞去这一任务。于是皇帝说:“古礼有言,诸侯不为远亲服丧,如今的公卿就是过去的诸侯,请不要推辞。”礼部尚书夏言极力说明这中举措的过失,皇帝这才不再坚持。不就升任礼部尚书,仍旧掌管詹事府的事务。京城雨水连绵,各地多遭水灾,鼎臣请求赈济灾民,消弭盗贼,皇帝批复同意。嘉靖十七年八月,顾鼎臣以原来官职的身份同时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不久加封少保,太子太傅,入武英殿。起初,李时担任首辅,夏言位列第二,鼎臣第三。李时去世后,夏言主政专权,鼎臣素来柔和,(在这种环境下)不能有所作为,只是徒居其位而已。皇帝即将南巡,确立皇太子,命夏言随自己出行,鼎臣辅佐太子监国。御史萧祥曜弹劾礼部侍郎张潮受鼎臣授意,调任刑部主事陆昆到吏部。张潮说:“兵部主事马承学自恃与鼎臣有联系,自以为必能得到铨曹的官职,我故意提拔张潮而抑制马承学。”皇帝下诏将马承学关押入狱,鼎臣对此没有干涉。嘉靖十九年十月,顾鼎臣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八岁。追赠太保,谥号文康。鼎臣做侍从时,怜悯东南地区赋税不均,屡次上书陈述弊端,皇帝因此告诫抚按(处理这一弊政)。巡抚欧阳铎整顿了这个政策。昆山没有城池,鼎臣进言主管部门在昆山建造城池。后来倭寇开始作乱,昆山(因为有城池)得以保全,乡人为顾鼎臣立祠堂来祭祀他。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