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义也果然没有让唐挽失望。紧接着的这一期天华京报,在京城掀起了一阵购买的狂潮。发报不过三日,销量已经破万。甚至还有外地的书商专门进京来购买。
“《议首辅疑云再起, 唐东阁志在必得》,”孙钊气得面色涨红,将报册狠狠扔在桌上, “这人在胡乱写些什么!两党之间刚刚安定下来, 这就又开始挑拨!”
此时东阁党的小楼里人不多, 二楼的隔间里也只有他们三个。冯晋阳将报册拾起来, 粗略一翻, 笑道:“这写的,倒像个话本子一样。挺精彩。”
这上面的内容,凌霄一大早就趴在床头给唐挽读了一遍。在刘思义的笔下, 他转身成了唐府的座上宾,不仅“受邀”参加了宴会,还得到了唐阁老的亲自接见, 解答了建成一朝近十年无首辅的谜题。
文章的用词不算考究, 但胜在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刘思义不仅分析了显庆末年到建成初年朝廷面临的困局,又回顾了建成一朝的发展和变化,对两党之间时而合作时而对立的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继而大胆地畅想未来, 认为值此国富、民安、兵强、马壮的时刻, 是时候打破两党拉锯的僵局, 选出一位独当一面的首辅了。
唐挽看完,都不得不感叹,这文章写得实在漂亮。通篇没有一句点明是唐挽的原话,却又处处暗示着就是唐挽的意思。唐、谢二公争做首辅,似乎已是箭在弦上了。
“像这样胡说八道的人,就应该马上抓起来!”孙钊怒道。
“你以何理由抓他?”唐挽淡淡道,“这人是个善用文字的高手。便是告到大理寺去,也定不了他的罪。”
“难道就这么放任不管了?”孙钊问。
唐挽理所当然地点点头:“我原就是这个意思。”
官报是朝廷的喉舌,私报却是百姓的风向标。百姓们在想什么、爱看什么、期待着什么,都可以从中闻出味道。只有无能又懒惰的执政者才会一味地封禁。真正的智慧,在于引导和利用。
“老师的意思是……果真要与谢阁老一争高下了?”孙钊沉声道。
冯晋阳也摘下眼镜,看着唐挽。
唐挽负手望向窗外,道:“既然是民意所向,有何不可?”
↑返回顶部↑